为全面普及和强化幼儿急救知识,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急救水平和幼儿照护能力,培养专业化的婴幼儿照护人才。11月16日,大同市幼儿师范学校精心组织了一场“幼儿园急救知识暨幼儿照护能力提升”专业培训活动,全市140名幼儿园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踊跃参加。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润峰、教科研中心主任高静和学校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由谢西川校长主持,张乙界书记致辞,张书记强调本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是对我们教育使命的深度践行。“幼有所育”事关千家万户,提高托育服务专业化水平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幼教人的使命。我们作为幼教的践行者和引领者,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起到“领头羊”和“排头兵”的作用。教科研中心主任高静指出,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标志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大家要珍惜今天培训的机会,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润峰宣布培训开始。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上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红十字会秘书长白晓玲做了以“关爱生命、救在身边”为题的专题讲座。
讲座中,她围绕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和AED的使用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分步讲解与动作示范,让老师们清晰掌握手法技巧。在心肺复苏教学中,详细说明按压与呼吸配合的关键要点,并走进培训老师们中间在人体模型上实操练习,确保动作规范有效。“先呼救再抢救”、“手臂要伸直,形成一条线”、“像吹气球一样包住再吹气”、“我们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成人按压深度是五六厘米,按压频率是每分钟100次到120次”……现场学习氛围浓厚,互动热情高涨。
下午的培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理论培训方面由高若虹老师和贾晓娇老师进行了幼儿照护实操培训,高若虹老师从“食物中毒幼儿的现场救护”方面进行讲解,贾晓娇老师就“外伤出血幼儿的现场救护”方面进行讲解。实操方面围绕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如针对异物卡喉的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及幼儿照护知识方面涉及日常护理细节、常见疾病的观察与初步应对等进行训练。
此次培训中,设置了多个模拟场景,大同市红十字会救助培训专家张丽萍分组进行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伤口出血包扎等示范演示,模拟处理幼儿突发状况,在逼真的情境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参与培训的教师们认真投入,积极互动交流,主动请教探讨。他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收获满满,将把所学知识技能充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大同市幼儿师范学校作为“全国第二批学校应急教育试点单位”之一,也是“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点。近年来,学校将急救教育融入课堂教育、课外实践等教育教学活动,定期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急救技能培训、急救设施配备等工作,构建校园急救教育育人体系。
学校不仅通过“1+X”幼儿照护技能培训的开展,提高在校学生实操水平和专业技能,而且也将持续关注社会幼儿教育领域,开展更多有益的培训与支持活动,助力我市幼儿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