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为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相聚在六小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共同参加语文教学研讨暨生本课堂推进活动。会议由徐会艳老师主持。
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愿我们于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共研共学,谱写教育的新篇章,绘制语文课堂的新蓝图。会议第一项观摩三节优质课。
首先是芦柞小学的付玲玉老师,她执教的是《父亲、树林和鸟》,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情感共鸣。这个主题以父亲、树林和鸟三个元素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向我们展现了家庭、自然和生命之间微妙却又深刻的关系。这个公开课的设计独树一帜,给人以清晰美观的感觉。标题简洁明了,直接道出了主题,让人一目了然,使得学生更能深入理解故事的内容和主题。整堂课一气呵成,浑然天成。
张竞文老师执教的是《好的故事》。《好的故事》出自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两篇精读课文《少年闰土》《好的故事》,两篇略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习作《有你,真好》以及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单元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认识鲁迅,让学生初步体会其人物形象,感受其精神境界,了解其文学成就。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关于“资料”的搜集查阅,统编教材从中年级就开始有意识地涉及,有的是直接作为单元语文要素强调,有的则出现在交流平台以及课后习题中。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一习作训练要素是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相关联的。
基于本单元的学习要求,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三部分:一、理解难词,梳理故事。首先通过预学单,让学生自己找出难懂的词语,并尝试自己理解难词的意思。然后在课上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生活猜一猜、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的方法,理解难词。既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难词,又回顾、积累理解难词的方法。二、聚焦梦境,体会意境。寻梦——美丽,幽雅。聚焦第五段,感受第五段事物的罗列,事物的倒影,体会梦境的美丽、幽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画面,加深学生对梦境美的体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品梦——有趣。聚焦第七段,通过品读句子“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辣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体会句子的节奏感,朗朗上口,别具一格。感受梦境的有趣。三、借助资料,升华情感第3部分,也是本篇课文的重难点。先引出昏沉的夜,结合历史资料理解昏沉的夜指的是当时黑暗、残酷的社会,理解鲁迅。
最后一位是尚岩小学的臧洋洋老师。她执教的是《忆读书》,这篇文章是冰心老人写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线索,记叙了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勉励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冰心老人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她在文中主要向我们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文章开篇第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倍感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冰心完全是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其一同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一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缓缓流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产生情感与认识上的共鸣。
本文是回忆性现代散文,作者从切身经历谈到自己对读书的深刻感悟,可以说是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对于这样的作品,课堂上要好好品味,可以是默读批注,可以是轻读交流,还可以是朗读抒情。臧洋洋老师带领孩子既读出作者的心声,也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第二个议程就是评课议课。三节堂课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践了教师“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学生对这样三篇比较难懂的课文也比较清晰地了解了中心,学习了解了写法,弄清了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出了作者的表达情感。其实三堂课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因为对程度较好的学生,理解力较好的学生,学起来比较不费力,能够根据课前的预习紧跟老师的步伐;但对于程度一般,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就有一些费力,还是要设计一下简单易懂的环节,让所有学生都能深度参度。
这次教研活动宛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们的教育热情。感谢每一位老师的精彩发言和独到见解,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编织教育的锦绣前程。愿我们在下一次相聚时,能够带来更多的收获和惊喜。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编辑人:徐会艳
审阅人:尹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