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让多样的教学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并得以提升 ,莲麓学区根据教务处工作安排,于11月11日-15开展了青年教师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活动安排
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同中存异,异中求同”,参与同课异构的老师们都能深度研读“新课标”,结合学生不同的学情建构出不同的教学设计,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展现教与学的独特魅力,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展现了各具特色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展示
六年级 《青山不老》
常桂芬老师在课堂上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通过完成人物信息卡了解“文章写了什么”;二是重点品读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如何表情达意;三是紧扣关键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以及“如何创造这个奇迹”梳理内容。教学过程中,常老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体会大小环境的恶劣与艰辛,使“青山不老”的理解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马学梅老师以图片为切入点引入课题。学文之初,马老师首先带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问题的引领下深入文本。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时抛出各色问题,引发碰撞与共鸣,老人的品质在一个个问题中变得清晰高大。最后,回归文题,本文为何以“青山不老为题”?(精神不老,奉献不老……)
丁慧春老师基于新课标理念,紧扣单元要素。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找关键句,见证奇迹;抓关键词,感受奇迹;品关键句,悟人物精神;抓关键句,写推荐词”的方法,在赏析、思辨中体悟老人创造奇迹的艰辛以及领悟老人坚定执着、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最后作了总结提升,“小人物”也可以创造自己人生的“大价值”,他们的生命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他们的精神将随着纪念碑代代相传。
五年级 《慈母情深》
杨咪咪老师用我们熟悉的旋律《母亲》导入课题,让学生入情入境。她以“我鼻子一酸”为情感线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令“我”鼻子一酸的相关句子,带领学生在诵读品析中把握作者的情感,最后再将情感转化为语言,让学生提笔诉衷肠,将自己对文中母亲和自己母亲的感激之情,化作暖心的话语深情表达、默默倾诉。
白建云师紧扣语文单元主题,用一首《游子吟》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学习,让学生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进行讨论、交流。同学们在白老师亲切自然的语言交流中感受文本文字的魅力,在细节咀嚼中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进而深切感悟慈母情深。
朱文娜老师的课,抓住对母亲的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母亲的贫穷、劳累、忙碌以及对“我”读书的大力支持。层层推进,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融洽。
四年级 《陀螺》
杨繁老师能够将课堂的每个环节用自己凝练的语言贯穿起来使得课堂紧凑,密度适中;教学过程紧凑、清晰、自然。结尾处情感深化,引导学生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三年级 《美丽的小兴安岭》
汪丽菊老师带领学生和每位教师都进入了小兴安岭不同季节精美的画面之中。汪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调,恰到好处的街接,精准的提问,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了学生。本堂课不仅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与物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分理解了课文,也将教学延伸到了写话教学。
评课交流
在评课议课环节,观课的老师们齐聚一堂,对老师们的精彩课堂展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课议课。大家充分肯定了授课教师课前精心备课,教学实施重难点突出,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课堂效果良好。同时,对授课老师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总结反思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思想的火花碰撞,是灵感的集中体现,同中求异,异彩纷呈;异中求同,共同提高,让智慧在思维碰撞中升华。本次活动既为上课老师搭建了一个展现风采、超越自我的机会,又为其他教师创设了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在展现每个教师风采的同时,更形成了多向思维碰撞,集体智慧的凝聚。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相信每一位老师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心协力、共同成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