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沁心脾,阅读伴成长。怀着期待和喜悦的心情,李增祥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读书交流活动如约而至。本次交流分享的是《开明父母大学堂》第七章的内容。
主持人李银银对第七章《自然与合理的行为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与梳理,然后抛出问题,大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亲身经历的案例进行了交流发言。
郭卫卫老师分享内容:
读了第七章,首先给我的感觉是无论自然还是合理行为的结果,都对教养者也就是父母或者是师长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我们有比较高的情绪自控力,温和而坚定,这几个字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较难的。惩罚常常是追究既定事实的行为,而行为结果则是采取现在与未来的取向。他倾向于给孩子一个机会,而不是一棍子闷死,只有这样,孩子在一次次试错与犯错的过程中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成长。书中讲到,父母对子女的教养行为应该尽量要求自己的行动一致,千万不可以有时独裁专制,有时纵容放任,如此不一致的教养态度和行为,常常让子女感到无所适从。我想,这一点在全家人对孩子教养的态度上也一样适用,当我们家人对孩子教养的意见不一致时,比如说一方倾向于严厉而另一方倾向于放任,那么孩子就会出现内耗与撕扯感,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父母在面对子女不良行为时,免不了会有情绪上的起伏而冲动的给予处罚,而在处罚的行为中,父母常会不知不觉地将个人情绪发泄加之在子女身上,于是造成错误的判断与不适当的处理,也导致子女内心抗拒叛逆或报复心理。我觉得这一段十分有感触,与弟弟聊起年幼时原生家庭的经历,我们比较统一的感受就是承受了父母太多的怒火,如今想来,孩子在这个家庭中确实是个弱势群体,我们在对孩子训斥或者将自己的坏情绪不加掩饰的全部爆发在孩子身上的时候,自己心里明确知道不会付出什么巨大的代价,所以我们才敢这样肆无忌惮,但好在我的童年时光大多数时候是跟着爷爷在一起,他的那种刻在骨子里的温良恭俭,让使我终身受益。
王明慧老师分享内容:
首先,建立情感连接,理解孩子情绪。倾听与共情:当孩子因为找不到东西而发脾气时,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倾听他的抱怨,并表达共情。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着急,找不到东西确实很让人心烦。”
避免指责:避免直接指责孩子不收拾房间,这样可能会加剧孩子的负面情绪,导致沟通难以进行。
第二,引导反思,认识行为后果。提问引导: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例如:“你记得最后一次用这个东西是在哪里吗?如果平时收拾好了,现在是不是就容易找到了?”
讨论后果:与孩子一起讨论不收拾房间可能带来的后果,如时间浪费、心情烦躁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联。
第三,设定目标,逐步改进。共同制定规则:与孩子一起制定整理房间的规则和计划,比如每周整理一次或每天睡前整理桌面。
设定小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让孩子更容易实现。例如,先从整理书桌开始,再逐渐扩展到整个房间。
奖励机制:设定奖励机制,当孩子达到某个整理目标时给予奖励,可以是表扬、小礼物或额外的游戏时间等。
第四,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展示行为:父母自己也要做好榜样,保持家居环境的整洁,让孩子看到整理的重要性。
共同参与: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家务活动,如一起打扫房间、整理衣物等,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五、持续鼓励与反馈
正面鼓励:在孩子做出努力或取得进步时给予正面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
定期反馈:与孩子定期回顾整理房间的进展,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保持沟通的连续性。
通过以上策略,父母可以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帮助孩子认识到整理房间的重要性,并逐步改善这一习惯。重要的是要保持耐心和一致性,相信孩子能够在父母的引导下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李爱真老师读书分享内容:
读了《自然与合理的行为结果》这一章,我觉得收获很大。书中讲到惩罚与运用行为结果的不同、合理行为结果的误用,以及四个范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传统的“奖善惩恶”是一种“社会交易性行为”,根源是亲子双方不是平等的民主的,家长没有把孩子看作有尊严独立的个体,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子,企图控制孩子,越界干预孩子自己的事情,将自然的行为结果变成了合理的行为结果。就像书中说的,责任感不是教出来的,是家长温和而坚定地运用自然的行为结果,帮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的。听了各位家人尤其是李老师的提点,对于班里个别孩子的管教问题,我似乎有了一点头绪,写作业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的越界干预,只会让我们离教育的初衷越来越远,我要改变传统的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争取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合作共赢的良好关系,管理班级会轻松加愉快,自己的生活也会淡定加从容。在此真挚的感谢李老师和各位家人[玫瑰][玫瑰][玫瑰]
许玉美老师分享交流内容:
《开明父母大学堂》第七章“自然与合理的行为结果”,读后让人深感其内容的实用性和深刻性。这一章探讨了如何通过自然且合理的行为结果来引导孩子,为我们揭示了一种既非惩罚也非过度奖励的教育方式,强调了培养孩子内在责任感和自律性的重要性。本章重点是“自然结果”与“合理结果”的概念。自然结果是指孩子行为直接导致的、未经人为干预的后果,这种后果让孩子直接体验到自己行为的实际影响,从而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合理结果则是父母在必要时设定的、旨在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并纠正行为的后果,它更注重于教育性和引导性,而非简单的惩罚。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这两种结果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如刚才老师们讨论的孩子上课忘记带作业,自然结果就是老师可能会给予定的批评或让孩子补做,而合理结果可能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提醒机制,以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尊重了孩子的自主性,又促进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强调了情感连接在运用自然与合理行为结果中的重要性。父母需要在设定合理结果时保持冷静和理性,同时表达出对孩子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怀,从而更愿意接受并从中学习。
另外,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应当是引导者和支持者,而非简单的指挥官或裁判。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同时也要在他们需要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现代社会,父母双方都需要工作,很多时候他们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而我们——家庭教育是需要付出时间和关注的,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需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李增祥老师分享:
今天晚上《自然与合理的行为结果》分享交流感悟颇深!每个老师的自我批评的教育情怀致敬学习。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行为结果的责任承担过程,只是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可能会被我们的父母进行了干预行为结果发生了变化……顺其自然的行为结果发生了,就要去承担其中的责任,父母一句为了我们好,就进行了干预,让我们做了一个合理的行为结果。比如完不成作业,本来做不做作业是我们自己的事,父母感觉做不完作业会让老师找或者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必然就会想法设法的让这个行为结果为合理的,就让我们失掉了一次承担责任的学习过程。我们也因为做作业完不成会得到父母的评价指责,久而久之做作业好像不是自己的事而是父母的事。再就是惩罚,作为权威的父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对我们的事情进行无原则的干预,一句话为了我们好就可以冠冕堂皇的。收拾家务整理书包穿衣服等任何事情都要受到父母监督和安排,做不好都要经历惩罚或者收买等,结果一定都是父母想要得到的……本章的第二节行为结果的误区就说的很明白直接,都可能是教育指导过程中的界限不轻过度为之。后面的四个案例也完全呈现了这一结果。总之只有做到界定界限不替代不评价就事论事顺其自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树成为树花成为花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