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艺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寻印溯源·诗画中国

—中国古代传世人物画记

创建于2023-10-01 阅读9306

《女史箴图》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女史箴图局部》 东晋    顾恺之

《捣练图》  唐   张萱

《簪花仕女图》 唐  周昉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

《货郎图》是南宋画家李嵩创作的团扇绢本水墨淡设色画。李嵩创作过多幅货郎图,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堪萨斯州阿肯博物馆的尼尔逊美术馆及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货郎图》的规格是纵25.5cm,横70.4cm,其余的均为小幅。

《货郎图》 南宋   李嵩

全图描绘了老货郎挑担将至村头,众多妇女儿童争购围观的热闹场面,表现了南宋时钱塘一带的风土人情。此画线条细腻雅致,货担上的物品用笔如丝柔韧圆转,而人物的衣纹则使用颤笔,转折顿挫恰当地表现出下层妇孺身着布衣的特色。细劲线描,传神地勾出朴实的形象,把劳动人民的生活作为审美对象来描绘,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采薇图》宋 李唐

《采薇图》是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由“香港秘密收购小组”购回的“国宝”级珍品。画中人物衣纹爽健利落,树石粗笔豪放,可谓信腕挥运,自生妙理。有研究者认为,此作为李唐南渡后所作,以伯夷、叔齐之气节与情操借古喻今,表达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怀。

    《太白行吟图》  南宋  梁楷

《太白行吟图》是南宋画家梁楷所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画,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该图描绘了李白的形象,作者梁楷在画面上没有任何背景,只用寥寥数笔画出李白飘飘欲仙,冉冉欲举的形象。他不同于屈原行吟式的忧愤,也不同于杜甫行吟式的深沉,而是浪漫欹侧,嬉笑怒斥的“诗仙”。

《听琴图》北宋   赵佶

《听琴图》是传为北宋宋徽宗赵佶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工笔画,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绘松下抚琴赏曲的情景。画面正中一枝苍松,枝叶郁茂,凌霄花攀援而上,树旁翠竹数竿。松下抚琴人着道袍,轻拢慢捻,另二人坐于下首恭听,一侧身一仰面,神态恭谨。画上仅用松竹石表示庭院环境,悠扬的琴韵似在松竹间流动,构图凝练平衡。人物神态刻画细致传神,较好地体现出其心理状态。

《采菊图》  明   唐寅

此画描绘陶渊明持杖行走,一仆手捧瓶菊随侍。菊为陶渊明隐居生涯中,所钟爱的花卉。除了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公认为陶诗的最佳境界外。如“秋菊有佳色。”、“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菊的秀芳,随着陶渊明清高的人格,成为君子的象征。因此画家画陶渊明像,也常配以菊花,两相辉映。

《采菱图》明 沈周

画中描绘江南夏日采菱景象,远山清明,湖光粼粼,水村曲桥,渔舟浮萍,一派江南胜景。

《屈子行吟图》明  陈洪绶

《屈子行吟图》是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创作的木刻版画,所刻图页在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复旦大学、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均有藏本。

该图为作者青年时所绘《九歌图》之一。此图刻画爱国诗人屈原在湘江泽畔,仰望苍天、悲吟诗句的形象。体现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信念。

《王时敏像》 明  曾鲸

《王时敏像》是明代画家曾鲸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画中人物面容俊秀超逸,双目炯然有神,唇部上方还画有浅淡的须髯,十分写实地描绘出了一个青年才俊的年龄及相貌特征。像主神态肃穆,身穿宽大的素袍,头戴黑色冠帽,手执拂尘,盘膝端坐在蒲团之上。其聪慧温和、富有才华的神情仪态,点睛生动,神采如生,可谓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采芝图》 清  任薰

 画中描绘一人物幅巾广袖拄杖而行,手提装满灵芝的竹篮,相貌奇古。

《采桑图》清 闵贞

图绘高大的桑树下,一娇小女子登高采桑的情景。她一边仰头目视着桑树的枝叶,一边持杆不住地击打,同时,手举竹篮承接片片落叶。人物全身竭力向上,形体伸展自然,眼与手的关系协调,“打”与“接”的动作连贯,表明作者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写实基础。

《东坡玩砚图》 清 黄慎

此图用笔迅疾,衣纹顿挫,线条硬折,墨公浓淡相间,人物轩昂、富有气势,为其成熟后的代表画风。

《五老图》 清  黄慎

图绘五个老人一起观赏一幅画,人物比例准确,动作神态各异,线条顿挫而流畅,空间安排妥当,是黄慎的一幅佳作。

黄慎的人物画变元代以来文雅秀美的士大夫气为泼辣恣肆的画风,这种自辟蹊径的大胆探索与实践,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鼎新与丰富。笔墨当随时代,这种变革求新的思想对后来的写意人物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阅读 93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