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8.11 可邑小镇 彝族阿细人 阿细跳月
乘景区交通车,从老虎雕塑附近到可邑小镇的村子路很好,速度也快。但交通车远远停在村子外围,要步行一段。路边栽种的花草,开的惊心动魄!
村子入口处的广告牌。对神秘古朴,我很好奇。阿细跳月早有耳闻,印象中我是上小学就在新闻纪录片中听过见过。后来这乐曲在改革开放后解禁也风靡全国,总之不陌生。知道是云南彝族舞曲,却真不知是出自弥勒。
进村后第一感觉是显然经过大力整顿。村庄道路很干净,路边种满花木,墙壁都是统一的土黄色墙。村路么,由于是山区,密度很高的建筑中自然也曲里拐弯七上八下,但很平整。
此处宣传:阿细密源,百年老宅!门却关着!墙上临摹了罗中立的名作。
村中有一长条形的小湖,参观路线也大体上环湖而行。
估计这湖可能是由穿过村庄的小溪层层堵截蓄水形成的。
路边不断出现这样的广告,也让游客了解当地风情。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
满墙的玉米棒子。作装饰也挺好看的,只是这在全国看己是老套。
路边房屋都是各式商店,只是经营的项目也几乎全国统一。所以看上去都是惨淡经营。
介绍可邑文化时,我注意到一个词:快乐!
快乐的阿细人!他们祭火、敬虎、跳月、相信万物有灵。
路边一行桂花树,吸引了伙伴们的鼻子和嘴巴。
都说很香。
而且很甜!我不是神农,不敢!
大路旁的上山的小巷。我觉得这一片可能比较接近村庄的本来面目。
村子的中心:村委会、敬老院大多在此。
这一片除了环卫工就是游客。见不到本地人。也没见到穿戴彝族服饰的人。
村子不大,环湖一圈后导游说再过半小时后看演出,大家路边休息一下。
正聊天,就有摊贩开门卖食品。不免要先参观后尝尝。其实和所有市区里步行街卖的一样。
也有不屑一顾的帅哥。
闻讯来迟,一怒之下把剩下的食品全部买光!
导游喊:走啦,去抢座位看演出!
我先在路边抢着拍了烤烟叶的小烤房。
演出的场地在山顶上,气喘吁吁赶到,已经坐满了游客。正想着在哪里落脚,却见我们的旅游车司机举手招我过去。他坐前排,早占好两个座位,分我一个!喜出望外,赶快道谢坐下!很快主持人出来暖场。这才见到阿细人服饰。我看和白族也很像。要承认,我区分不了南方的少数民族服饰。
先搞了有关阿细的小知识有奖问答。
要演的是一系列表现阿细人生活重要细节的舞蹈,这排场还是可以的。
女演员们在候场,也烘托气氛。
男演员们准备好了。
总之是有五六个舞蹈,挺不错的。该是集中了弥勒精锐吧!
小小八卦!
最核心的阿细跳月。
演出结束后,伙伴们跟着演员们跳舞行进,真快乐!
演出结束后,导游又领我们去看了相关阿细的渊源的展览。只是光线太差看的费劲。我就记住一点:就血统而言,阿细彝族并非纯粹的彝族。大致是战乱中流亡的彝族与沿途加入的其它民族,再加上散落的清兵融合而成。具体年代不详。依历史溯源,我想应该是南明残存的明兵,如李定国的部下。这会更早一些。如此明确是清兵,则较大可能是清缅战争中的前二三次清军战败后的结果。后几次清缅战争清军换上八旗作为主力,即使战败也不致溃散到与彝族的流亡部落为伍。时间就大致到了乾隆年间。
这虎的图案,明显出自汉瓦当。我上美院时学校发的土布蒙面速写本,封面上印的就是这个图案。如今成了彝族阿细黑虎部的图腾?估计叫来在山上在村里到处画的年轻人到处找参考资料。
到村口等景区交通车,先是发现有通往弥勒市区的公交车。又见到刚才卸妆的舞蹈演员坐在角落里吃烤红薯。顺带发现一起吃的老人家,看头饰可能是彝族。
不知是不是母女。看着关系密切,俩人分吃一块红薯,说的话我听不懂,也不知是云南本地话还是彝语?好像还兼卖刚采的山货。
无论如何,至少是两代人的对比,山寨人和城市人的对比。
上交通车到大门外,再步行一公里走到停车场,沿途石板上的苔藓绿的漂亮!
上旅游车后,导游说我们今晚住石林县,明天上午去石林游览。半路上就有石林出现在公路两旁。导游笑说这哪能和石林景区比?
石林,首先是指一种地质地貌。次指天下闻名的石林景区。三指行政区划:石林县!
晚上,又是自行觅食。石林县的市区给我的印象竟是此行所经城市中最灰不溜秋的城市。有河,却没湖!不知是不是我们没看到?
又是二万多步的一天!上午东风韵,下午可邑小镇里爬山渡涧蹓山寨。明天第八天就最后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