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 无止境  “备” 出精彩

🌸
创建于2024-11-15
阅读 243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第一小学六年组集体备课活动纪实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落实第一小学第三届“阵雁杯”暨“推进专题教研”活动,六年组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年级组集体备课、课例展示、评课议课活动。

集体备课

六年组全体教师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积极研讨,结合教学中实际情况,确立数学教研主题为“跨学科融合”,语文教研主题为“古诗教学模式探究”。在确定教研主题后,六位老师根据学科主题精心挑选课题,为下一步课例展示做充足准备。

课例展示

孟兆华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数与形》一课,让学生探索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之和与平方数(即正方形数)之间的关系。通过与美术知识的融合,对图形进行设计,突出形与数对照,培养学生艺术创作及想象能力。学生探索形的变化规律来理解数的变化规律,在学生发现规律后,借助"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把数与形结合起来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王晓翠老师执教的《圆环的面积》一课,课前预习中,结合美术课程,让学生通过绘画圆环来直观感受圆环的形状和面积。学生们也试着制作了圆环,加深了学生对圆环的了解。课上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计算圆环面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融合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升了教学效果。

      嵇亚辉老师执教的《圆的面积》一课,首先与古典名著《西游记》融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结合美术学科,通过绘画涂色剪一剪、拼一拼来理解圆面积的概念。利用信息技术,动画直观展示圆面积的计算过程。这些融合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薛欢欢老师执教的古诗《浪淘沙(其一)》一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词来体会黄河的气势磅礴,并进行大胆的想象,再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黄河的恢宏气势。最后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积极、豁达的品质。

      邢志慧老师执教的是《书湖阴先生壁》,在教学中,邢老师围绕“品环境之美”“品人情之美”“品语言之美”三个任务,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到读懂诗句,读出画面,最后结合诗人经历悟出情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王翠梅老师执教的古诗《江南春》一课,教学中,按照渐进性原则,安排有层次性的朗读帮助理解古诗内容。围绕“我从哪个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中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江南”这个大问题,让文字幻化成画面,依托想象进行穿越,体会意境,并适时补充南朝的相关资料,领会作者写南朝、写寺庙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人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

评课议课

      佟校长,周校长对六年组各位老师的课例进行点评指导。经过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老师们对各个课题的教学设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完善的思路。

      跨学科融合是六年组的一次探索,2022版新课标提出,学科中要有百分之十的其它学科融合,融智课堂需要融学科、融教材、融多元化评价等,跨学科融合要打破学科的壁垒,打破固有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老师,我们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研究。

      教无定法,但教学中我们在尝试逐步得法,通过此次教研,六年组初步归纳出小学古诗词教学五环模式,在具体古诗词教学中,也可以依据文本和学情随机调整。      

 一环:导入课题,形式多样;      

 二环:解释文题,了解作者;      

 三环:初读古诗,感悟诗意;      

 四环:品读悟情,熟读成诵;      

 五环:拓展小结,丰富积累。

       “研”途似海,永无止境;追求不懈,“备”出精彩。学校集体备课活动为教师们开展深度教研、实现共同提高与发展搭建了平台。六年组教师将持续立足新课标理念,认真研读和解读教材,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我们相信,在共同学习之路上,定能打造出更高效、更优质的课堂。教师们会用心、用爱去浇灌,共同培育教育之花!

阅读 24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