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家乡的年味

创建于2020-02-07 阅读58

贴春联

贴春联,是重要的鄱阳年节民俗。大年三十,鄱阳人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当然如果在鄱阳,家里有尊长谢世,则春联颜色、内容都不同。鄱阳街上习俗通常为“一白二绿三黄”,谓喻“守孝三年”,即第一年用白纸对联,第二年用绿纸对联,第三年始转为黄纸对联。

上山送火

大年三十,鄱阳人在吃团圆饭前,都要在家点根香去祖坟山上送火,旧时鄱阳街上人一般头尾要送火三年,以表示守孝三年,但如今更多是在逝者第一年送一次火,表示对已故先人的怀念,希望在除夕当夜照亮“先人”回家的路。

除夕当天,在鄱阳的漫山遍野都点起了温暖的香火,一直燃到天亮,那景象神圣而壮观。

团年饭

  除夕当天,鄱阳人家家户户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辞旧迎新的大红对联贴上大门两侧。

中午过后,鄱阳城内行人稀少,团年的爆竹声,彼落此起响个不停。到了傍晚,团年的爆竹声更是响彻全城。

除夕团圆时,鄱阳人家中堂厅、卧室、厨房,只要有灯的地方全部亮起,中堂上香烟袅袅,红烛高照,全家老小围坐在炽热通红的“岁火”盆旁,十二道经典鄱阳菜肴,摆满八仙桌,吃着聊着,一派欢乐祥和的团圆景象。

守岁

  除夕之夜,鄱阳人家每家每户条几上摆上供品供奉神佛,当天夜里,家中所有灯火点明,一家欢聚一堂吃团圆饭看春晚,饭后一些小辈们一夜不睡觉,在大厅上放一炭火盆,中间烧着旺盛的炭火,为家里的长辈老人祈福,取一年到头红红火火的兆头,鄱阳人称之为“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除旧布新之际,一家人围“岁火”盆而坐。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鄱阳人的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迎新年

十二点过后就是新一年的第一天了。子时,很多鄱阳人家都会早起,大开正门,打响开门爆竹,此时鄱阳人面向东方朝拜,接天官菩萨,旧时俗谓“开财门”,迎神接福。

正月初一早上,鄱阳人习惯早餐就是吃饺子。春节饺子即象征新年与旧年在“子时”交替,有象征合家团圆。

这一天,鄱阳人都穿新衣,新年新气象,一起床就要向家中长辈老人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出门见人就说一些“拜年”、“恭喜发财”等吉祥话,相互问候,表示喜庆。

拜座子

正月初一大早,打了开门的爆竹,旧年有老人辞世的后人就开始迎接亲戚好友前来拜祭。

亲友邻居手执蜡烛一对,爆竹一封,到孝堂灵座前叩拜,鄱阳人俗谓“拜座子”。此时由逝者儿孙在旁边接待,当日暂不回拜,当天中午,招待亲戚留家吃饭,以表尊敬。

正月初二一大早,逝者家属子孙要对“拜座子”的人进行一一回拜,不能遗漏一人,否则有失礼节,大忌。

正月初一“拜座子”这一传统年俗,在鄱阳是活人对刚过世的前辈的最后一次“拜年”,更多的是缅怀逝者生前的功德以及值得后来人学习的品质,这是鄱阳人一种传承孝道的方式。

回娘家

正月初二,鄱阳街上的女儿女婿来丈母娘家拜年。丈母娘家酒宴以待,给外孙和外孙女打发贺岁红包。

在鄱阳旧时传统年俗中,除夕团圆夜,鄱阳街上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过年的,团圆爆竹一响,就关门,门已关任何人都不能进来,以免家中财喜外泄。

不过今时,此风俗基本消失,鄱阳人的传统年俗观念,紧跟新时代的发展,儿子女儿都可以热热闹闹在家过年。这一系列的鄱阳地方年俗活动,充分凝聚了古饶州区域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精华,也承载了鄱阳人民对合家团圆、健康向上、富足美满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向往。新年记得带家人来湿地公园逛逛,享受美景和美好。

阅读 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