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美于行, 以美育人——2024中小学大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与融合实施主题论坛

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学何美燕
创建于11-15
阅读 43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追求美育精神力量的道路上,一场意义非凡的美育 “唤醒与浸润”。2024年11月11日至12日,儋州市八一中心小学的何美燕教师与儋州市长岭一小的李华龄教师前往杭州市娃哈哈小学。参与了由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中小学大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与融合实施主题论坛暨杭州市娃哈哈小学建校60周年美育学术研讨会”。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全程观摩学习,旨在汇聚各方智慧,深入探讨学校浸润美育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策略。通过专家讲座、学校分享和课例展示等形式,共同展望了“美育”教育观的美好未来。

        盛大开幕 振奋人心

管弦乐合奏《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海霞组曲-丰收》

     原创舞蹈《小“芽”儿·耍耍儿》

           国乐合奏《金蛇狂舞》

           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浙江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 李建章为活动发表讲话李建章代表省教育厅体艺卫处,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艺术教育工作的各位专家和同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去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我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全面推动中小学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与融合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美育的种子定能在校园、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出最美的花朵。

       上城区教育学院院长王莺 为本次活动致欢迎辞王莺院长表示: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上城教育深挖杭州地域文化魅力,构建具有上城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杭州市娃哈哈小学作为浙江省艺术教育实验学校,是上城区美育工作的先行者,建校60年来,在美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希望各界来宾与上城教育者互学互鉴,共同探索中小学大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与融合实施的新路径、新方法,携手并进、为教育的美好明天贡献智慧和力量!

           专家讲座  美育思考

    活动中的专家讲座环节,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美育思想的盛宴,三位专家从不同视角为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提供了深刻见解与创新思路。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李如密所长在《课程美育与融美教学: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重要路径》报告中,深入剖析了融美教学的内涵、建构与形态分析,清晰地阐述了学校在大美育时代下,如何将美育融入每一门学科的新思路,为参会者带来了极具启发性的思考。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韩璐教授,在《美感教育:想象力、实践力与创造力》的主题分享中,聚焦于如何推动美感教育的觉醒与发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实践力与创造力构建个人学习体系,让参会者深刻认识到美育在塑造全面发展人才中的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高登科副所长带来的《视觉艺术教育课程的评价框架》报告,则围绕美育政策解读、当前学校美育课程建设的困惑与思考,以及美育视域下美术课程框架整合方法展开。让与会者领略到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前沿科研成果,为学校美育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校长报告  美育分享

      杭州市娃哈哈小学傅颂九书记、校长以《美育新图谱:实施学校美育浸润的娃哈哈实践》为题,详细阐述了学校如何通过精心孵化场域、构建特色课程、优化迭代方式以及创新激励评价,打造全面系统的校本美育体系,生动呈现了学校在构筑美育教育活动空间、规划活动路线、塑造活动画像等方面的诸多尝试与宝贵经验,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

《生命浸润诗意 以美育促全育:新时代美育架构下的双师课堂》

   石家庄私立一中附属小学校长李佟校长围绕学校从“美育课程”到“课程美育”,从“诗意校园”到“美育学校”,“校园美育”探索三个方面,介绍了把中国传统国粹融入美育课程,营造校园诗意生态,诗词教学、评价体系的若干做法。

    《唤醒教育理念下的审美活动》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墩路小学的书记、校长俞洪萍从基于具身认知的审美欣赏活动,基于传统文化的项目化美育,基于产品制作的创造美活动等三方面,介绍学校激发学生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若干课例。

            课例论坛  美育共研

        在本次研讨会的课例展示环节中,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们凭借精彩的课程设计与生动的教学实践,为参会者呈现了美育教学的多元魅力与创新模式。

《校庆手办设计》

     杭州市娃哈哈小学美术教师王子琛老师的《校庆手办设计》课程中,科技与手工精妙融合。以校庆为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校园元素,将校园的独特魅力通过手办设计进行呈现。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借助AI设计草图到精心捏造,将手中粘土变幻为一个个栩栩如生、饱含对于校庆热爱的手办作品。这不仅是一次手工技艺的提升,更是对校园情感的深度凝聚与表达,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校庆的欢乐氛围中,用双手塑造出独一无二的校园纪念。

《诗词画意》

      李佟、曹珍玉、孙瑞 石家庄私立一中附属小学三位老师分别融合语文、美术和音乐的课程角度带孩子们重温“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词,绘画印象西湖,孩子诵古诗、画古诗、品诗意、唱古诗,在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体会了中国诗词的色彩美、文学美、韵律美,用绘画描述个人对西湖之美的诠释,用歌唱的形式抒发对杭州西湖的浓厚感情。

《渔民画里的故事》

      嵊泗县菜园镇第三小学教师 周书宇老师带领孩子们欣赏了色彩鲜明,想象奇特的渔民画,在美术世界领略画笔下奔放的形、澎湃的色、浩瀚的情,感受大海的温度。集思广益,发挥想象,拼贴裁剪,共同创作渔民画。最后孩子们在渔民音乐的浸润下,摇身变成小艺术家,用画板彩纸抒发自己所领悟的渔人情怀。

   专家点评:指引美育发展新方向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与研究中开展美育浸润实践的思考》

      浙江外国语学院美术·文化创意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艺术学科工作室首席导师洪复旦教授从西方文化与中国艺术的结合入手,解读美育发展中美的力量的存在。洪教授指出,我们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在美术实践过程中提高对美术内涵的认识。美术的力量是一种创造的力量,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碰撞与集合。希望我们的美育教育在创造力的浸润中不断前行。

      杭州市美术教研员李方老师对本次课例展示给予了高度评价。李方老师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美育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思考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开展美育工作。她强调,美育教学应始终坚守以美育人的初心,高度重视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亲身感受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同时,突出课程综合化的发展趋势,鼓励教师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学科资源,实现美育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她认为,当天下午展示的两个课例正是艺术与生活紧密结合、以艺术构建美好生活的生动典范,为跨学科美育课堂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对推动中小学美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示价值。

           区域报告 学科建设

《海岛地区新时代美育的突破口:区域推进中小学海洋美育的探索与实践》

    嵊泗县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县教科室主任陈建明立足学科融合与深化、学习方式转变与创新的必然要求,介绍了嵊泗县在海洋美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从理论建构、支架搭建、路径落实到体系建立、策略引导,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美育建构着眼于学生的格局与眼界,启迪于学生的生命和成长。

《海洋美育:探索思维可视化的项目化学习》

   嵊泗县教育科学研究室研究员王兰老师分享了区域链式海洋美育项目化学习案例。项目化学习融入思维型教学理论要素,聚焦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综合意识、项目意识、探究意识、信息意识和课程意识。

             案例分享  美育共研

    《“遥望灯塔”海洋美术项目化学习实施案例》

     嵊泗县菜园镇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张娜 从案例以“百年灯塔承载着怎样的精神?”为驱动型问题,构建项目蓝图。搭建学习支架,带领学生解读灯塔精神,从审美链、文化链、生命链三个层面设置目标,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深入探究家乡灯塔,并通过绘画形式宣传家乡灯塔文化,努力让百年的光辉继续发光发亮。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创新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对家乡文化也有了更深的认同感。

     《“贝宝”三部曲:以概念助推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样态》

     嵊泗县菜园镇第一小学美术教师高麒英 案例借助“贻贝”这一有代表性的家乡元素创设情境,通过一系列美育综合实践活动,深入探索、传承并创新家乡的贻贝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家乡情怀。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美育可以融入任何主题和环境中,且具有极强的延展性。美学教育是终身的,作为小学教师工作者,应当将这样的目标放在心间,让更多学生感受到美育温柔的力量。

阅读 43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