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为什么要接种疫苗?不同年龄需要接种哪些疫苗?接种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自动免疫制剂,当机体接触到这种制剂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儿童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1.为孩子建立保护屏障
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各种疾病,是降低孩子患病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2.接种情况记录在案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接种的凭证,如因外出、寄居外地,可凭接种证在居住地门诊继续接种。
3.入学查验
按照国家的要求,儿童进入幼儿园、中小学校都需查验接种证。
疫苗有几类?哪些疫苗必须打?
我国疫苗分免费和自费两种
1.计划内疫苗(第一类疫苗):目前第一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此外还包括对重点人群接种的出血热疫苗和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
2.计划外疫苗(第二类疫苗):公民自费且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
接种前后应注意的问题
1.接种前:
前一天洗澡保证皮肤清洁;吃好、休息好,饥饿和疲劳容易发生晕针;为孩子换上宽松衣服,方便挽起袖子打针;如有发热、咳嗽、咽痛等不适,应考虑暂缓接种,过敏体质儿童易发生不良反应,应咨询医生。
2.接种后:
在接种场所观察30分钟,没有不良反应再回家;不要让孩子挠抓接种部位;让孩子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24小时内不宜给孩子洗澡,以免发生局部感染。此外,还要给孩子多喝水,勤测体温,让孩子少活动,并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和睡眠情况。
哪些情况下儿童不适宜接种疫苗?
1.急性疾病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正在发烧,特别是发热在37.3℃以上者,或同时伴有其它明显症状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疫苗。孩子康复并经过一段时间调养后再接种疫苗。此外,如果孩子处于某种急性疾病的发病期或恢复期,或处于某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均应推迟疫苗的接种,待孩子康复以后再接种疫苗。
2.过敏体质
个别儿童有过敏体质,容易被家长忽视,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接种疫苗后偶可引起过敏反应,造成发生不良反应的后果。所谓过敏体质,是指儿童反复接触某种物质,容易发生机体过敏反应,出现相应症状,其中以过敏性皮疹最为常见。如果发现过去接种某种疫苗曾发生过敏反应,则应停止接种。
3.免疫功能不全
一般认为,儿童免疫功能不全,不仅预防接种后效果较健康人差,而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接种活疫苗时。比较严重的免疫功能不全包括免疫缺陷(例如无/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等等。如果儿童容易反复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感染后常常伴有发热、皮疹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怀疑存在免疫功能不全的可能性,接种疫苗时需特别小心。
4.神经系统疾患
有神经系统疾患的人接种某些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已明确患有神经系统疾患的儿童,例如患有癫痫、脑病、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或惊厥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接种疫苗。
推迟接种有什么影响?
推迟接种本身不会降低人体对疫苗的应答效果,不会影响抗体产生,但推迟期间人体可能没有足够的免疫力,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因此,预防接种应尽量按预约日期进行,遇到特殊情况的可以推迟,但不能提前(提前会影响接种效果)。推迟接种的期限并无限制,也不必因推迟而把之前接种的剂次重新接种一遍。如果某疫苗规定2月龄接种,那么在3月龄之前接种都是正常接种。从满2月龄当天到满3月龄那天之前,有30天左右的缓冲时间,在此期间接种,并不算推迟。目前儿童接种疫苗补种原则是:缺几剂补几剂。
孩子入学为何要查验接种证?
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幼儿园、学校是儿童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生传染病,很容易发生疾病的传播和流行。为守护孩子身体健康及提升群体免疫屏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因此,儿童要凭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才能入托、入园和入学,目的是督促未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补充接种,保证所有在园儿童对传染病的免疫力,形成群体免疫屏障,不会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因此,宝宝的预防接种证应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