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上周三次绘制统计表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本周我又尝试了两次。一次是周一下雨天在多功能大厅开展跳绳。我特意拿去了一盒玩具,想让幼儿在每次跳绳之后利用玩具拼摆进行统计,再回班级绘画出来。而且规定了大玩具一块积木可当十次用,小的当一次用,中等的可当五次用。
本以为这样效果会很好,孩子们跳绳累了,休息之余可以用积木来进行拼插统计。但结果还是不好,有的幼儿为了追求数量根本不按要求去做。于是又再次调整游戏规则,分男孩儿跳和女孩儿跳,男孩儿跳时女孩儿负责查数,女孩儿跳时男孩儿负责查数。最后每个人记住自己跳绳的总数,回班级后重新把总数报给我并利用积木统计,统计完再将统计表绘画出来。
从孩子们绘画的结果看,似乎都很认真,他们能把大积木表示多少,中积木表示多少,小积木表示多少,先标注出来,根据这个来绘制统计图进行统计。但从讲述的结果看,统计的并不准确。
统计完之后我让幼儿把拼好的积木全部拆掉,重新自由拼摆,再将拼摆的图形绘画出来。当他们绘画完之后,我突然有了新的想法,好像可以借助他们新拼摆出来的图形与原图形比较进行数的守恒的讲解。于是我便问道“你们现在拼的图形变了,积木总数变了吗?″幼儿一致回答:“总数没变”。于是我又让他们反复拆卸再重新拼摆,经过几次后,再次询问“形状变了,总数是否也跟着变化?″幼儿依旧回答“总数没变″。这时我告诉他们“当积木的总数,不因它的形状变化而改变时,这就是数的守恒。我刚说完马上有幼儿问:“老师数的守恒是什么呀?”于是我又重复一遍:“就是你们手中积木的数量,不会因为你们把它拼摆成别的形状,而变多或者变少,它的总数是不变的,这就是数的守恒。听明白了吗?″幼儿都纷纷回答:“听明白了”。虽然幼儿能明白守恒的实际意义,但对守恒单纯性的概念还是记不住,这还需要复习巩固,在理解实际意义的同时帮其记住概念。
没想到通过这次统计后,居然能将数的守恒问题也顺带解决了,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而且通过这种方法讲数的守恒,非常便于幼儿理解学习。有时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做法,一次想法,恰恰就解决了教学中的大问题。这也让我意识到幼儿的统计之所以至今达不到理想效果,有可能是最初我给他们事先出示了统计图表,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固化了他们的思维,导致孩子们的想象创作力至今仍停滞不前。于是我决定再试一次,不设任何限制看看结果如何?
这一次我让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任意拼摆后进行统计,但从反馈的结果看,固化的思维很难再有突破,因此关于统计这部分内容只能到此结束。如果再继续深入,只能让幼儿的思维被固化的更严重。所以我总结一点,针对幼儿数学的学习,一定让幼儿先去探究,绝不能以先入为主,这样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