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三镇文物古迹众多,武昌起义纪念馆是最著名、最有意义、最值得瞻仰的博物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行了民主革命,中国开始走向世界,这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事件。
辛亥革命纪念馆毗邻黄鹤楼,20231114下午,从武汉长江大桥下来,直奔纪念馆。
纪念馆分前后院,前院呈门字型,寓意“民国之门”。从大门进来,正中央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了都督府成立之初的场景和风貌,左边是导览展厅,右边临时展览,三座建筑都是二层楼,红墙红瓦,俗称武昌红楼。
这是左边的导览展厅,简要介绍武昌起义情况,主要陈列着近当代名人书法。
这是正中央的鄂军都督府旧址。
老刘留念,必须的。
军令部
会议室
黎布告
这是右边的临时展览,最近展出的是近代民主革命家、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李书城(1882---1965)生平展。
“辛亥志士 中共挚友——李书城生平展”以李书城生平事迹为线索,分为反清斗士、赤子初心和人民公仆三个部分,展出历史图片110余张,在汇集李书城生平各类图文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展示李书城从辛亥革命元勋到中国共产党挚友的人生历程。
后院是大四合院,是纪念馆的核心。
纪念馆外墙
纪念馆内二楼鸟瞰
四合院南面是湖北咨议局史迹陈列。咨议局是清朝末年立宪运动中,于1909年9月于各省成立的省级民意机构,咨议局议员选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意代表选举。
这是清庭学习西方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准备,不能不说当时的统治者也是想谋求国家富强的,只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汤化龙为炳堃题字对联,上联为“供石略存稽古意”,下联为“养花都是爱才心”。上联右侧题“炳堃贤姪婿属书”,下联左侧落款“汤化龙”。落款后钤二朱印,上为白文印“汤化龙印”,下为朱文印“济武”。
汤化龙(1874-1918),字济武,湖北蕲水(今浠水县)人。1909年当选为湖北省谘议局副议长,复被举为议长。曾参与发动速开国会请愿运动。1911年武昌起义,参与组织鄂军都督府,并通电敦促各省谘议局响应革命。1918年3月出国考察,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市中华会馆被国民党人王昌刺杀身亡。“供石略存稽古意,养花都是爱才心”原是左宗棠所作“赠荣轩五兄”对联,汤化龙手抄此联送给他的侄女婿炳堃,表达赞赏和厚望。炳堃,其人不详。
为天下先。今人一定胜古人?!
民主肇始,开天辟地。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张之洞,洋务派领袖,睁眼看世界的人。他在湖北大搞洋务运动,无意中成为清庭的掘墓人。好好品读这段文字。
事机湊泊,种瓜得豆。湊泊,coubo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壶公,晚号抱冰老人。直隶(今河北)南皮人。同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湖北、四川学政、文渊阁校理、内阁大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在督湖广期间,在湖北推行新政,开办工厂、修铁路、编练新军、创办新式学堂等。客观上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张之洞手书对联:“才夺江郎五色笔,身披李侯一品衣。”江郎指南朝文学家江淹,李侯指唐德宗时的宰相李泌。
汉阳造,著名的枪械,后来战争年代使用了好多年。
没有去张之洞汉阳兵工厂纪念馆参观,遗憾。
租界碑
武昌首义
辛亥革命涌现出了好多仁人志士,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为民主革命牺牲时大都是二三十岁。想起高中语文课文《黄花岗烈士事略》中的一段话: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军政府示
鄂州临时约法
民国旗帜
革命
纪念馆里有好多名人书法作品,尽管不懂书法,认真观赏这些作品,油然而生敬意和喜爱。
纪念孙中山先生
复兴之光
历史功绩
武汉,辛亥革命起源地。
用两个多小时走马观花地游览完辛亥革命纪念馆,意犹未尽。仿佛穿越回到一百多年前: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积贫积弱,列强虎视眈眈,割地赔款,亡国灭种。此后70年,灾难深重,满目疮痍。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拯救国民于水火,武昌首义,中国天翻地覆。38年后,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难免凄凉。国、家、人,都一样,只有强大,才能不受欺辱,才能挺胸抬头,生而为人,生命不止,不能躺平!
特别遗憾没有去近在咫尺的新落成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旅游功课做的不足,武汉,还得去。
辛亥革命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