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探究——冯晶小学语文工作室活动小记

冯晶小语工作室
创建于11-14
阅读 39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落实新课标理念,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2024年11月12日,冯晶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全体语文教师相约西夏区第十三小学,展开了一场关于“小学语文低年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探究”活动。

课例观摩

第一节由西夏区第十小学的杨世华老师执教,杨老师创设了寓言故事配音秀的情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用“三把金钥匙”给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还通过视频展示,现场配音等多种形式,延展了文本的宽度。

第二节是西夏区第十三小学的杨玉霞老师执教,她以“小鸟纠纷案”为情境,利用了解案情、破解案情、探案续集三个任务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文思维,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碰撞、绽放。

研讨沙龙

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两位执教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着重讲解了课堂的设计思路、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以及预设的达成度,以及对本课的反思和思考。

随后,工作室的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的听课感想,在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中,梳理经验,共同提升。

薛静老师关于思辨性阅读,结合语文课堂提出了自己的想法:1.在语文学习中,我们首先要学习作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作者写作的意图,重视课文标题所带来的作用。2.课堂上要达到让孩子将接收到的知识输出之后转化为自己的观点,达到观察-思考-表达的一个过程。3.课堂上要聚焦文本中矛盾、反复之处,比如在《坐井观天》中,老师提出文中有两次笑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当然,培养孩子们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还有很多方法。以上几点是我对今天听课所产生的简单想法。

赵晶老师提出寓言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被统编教材大量编排。其在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架起过渡的桥梁,旨在引导学生思辨性阅读,低年级学生尚处于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因此,除了贯穿课堂始终的主问题,还需设计一系列条理清晰的辅问题,以推进教学向纵深处发展,助力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引导学生开启与文本的多重对话。两位老师都设置了情境教学,用任务群的方式串联了整个课堂。

李金格老师说看完两位教师优秀且生动的展示课,有了新的启发和思考:小学低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通过情境、矛盾、问题、拓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们逐步进行思辨性表达。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元方式解读课文,例如角色代入,感受为什么会产生认知差异。还可以通过创意写作对作品进行续写、改写或评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不同的见解,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倾听他人意见,感受差异,尊重差异,最终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独立判断,辩证思维的能力。

陈怡然老师表示听了《井底之蛙》两节课,收获颇多。2022版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让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等。寓言在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过程中,架起过渡的桥梁。杨世华老师为学生铺设台阶,从抓词语、抓标点、会理解三把金钥匙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另外,在读对话的过程中,把每一组对话清晰的显示出来,学生也对整个故事有了整体认知。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小鸟与青蛙的不同视角。特别是使用图片和纸筒游戏来模拟井口视野的活动,既生动有趣,又深刻揭示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

王晶老师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思考: 两位老师都能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课堂上以多种形式,多次朗读,引领学生去思考故事揭示的道理。我在听课过程中也在不断问自己,这个环节我可以怎么设计,我们可以如何改进。与两位老师课下交流,我们都认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没有问题,可以再内容分析上再放手,少讲一些。这样节省出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去充分思考,青蛙和小鸟争执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如果青蛙出来或者小鸟进来会怎么样?(我还突然想到小鸟可以让青蛙坐在背上出来看看)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然后发现自己以前的不足,以后可以进行改善。当然这些想法还是要学生们自己生成的,我们可以预设,可以引导。

刘洁老师表示两位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都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两位老师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寓意所揭示的道理。       杨世华老师抓住故事中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抓关键词、体会情感和抓标点,为学生提供三把钥匙,有方法的指导,有学习支架的搭建,学习活动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最终配音秀展示,达成高阶思维目标。

黄玮婧老师认为在讲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课文时,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逻辑思维能力上。既要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又要能够站在作者表达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与讨论并总结出自己的发现。两位杨老师都能紧紧抓住这一重点授课并引导学生站在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角度思考、表达,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老师在教授青蛙感受一部分时,让学生坐在地上或卷纸筒,模拟体验青蛙坐在井底的感受,这样真实的体验,难能可贵。

杨世华老师说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结合课标要求来看,这个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我确定的设计思路是在朗读中思辨,在思辨中提升判断能力。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是由于年龄小,经验少,他们看待问题往往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因此,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的指导和文本内容,我创设了“寓言故事配音秀”的大情境,以完成三个活动为主任务,把文本内容串联起来。先是整体感知,回顾角色,理清三次对话。然后聚焦第一、二次对话,依次获得三把金钥匙来朗读课文,配音初次尝试,带着方法迁移学习第三次对话,并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最后指导书写“渴、喝”两个生字。同时对于本节课我有以下反思:因时间的问题,写字教学未能到位,写字教学于学生来说不但不能省去,而且还需用时颇多,今后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舍得取舍。同时,作为教师在书写方面应该时刻起示范作用,板书尽量手写。另外因我对学情的把握和教学环节的预设不够充足,导致课堂讲故事环节学生对配音台词不熟,使得表演效果不佳。总的来说,这次教研活动让我收获颇多,我相信有问题才能有进步的空间,最后感谢工作室的同仁们给予我肯定和鼓励。


点评总结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冯晶老师对两位做课教师的课例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并提出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思考: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坐井观天》作为低年级的寓言故事,它承载着低段教学的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的任务。寓言故事具有知白守黑、言简义丰的特点,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宜从演、读、实践等多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渗透。今天授课的两位教师能以情节还原、情境体验为基础,以直接感知,形象理解为主为主要活动,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故事内容,而且能激发并培育学生的思维灵性和思维习惯。

“潜心向学,方能问道远方”。小学低段语文思辨性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小学低段语文思辨性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愿我们在思维的碰撞中,乘着教研的东风,共研共学,齐步前行。

编辑:李金格

审核:冯    晶

阅读 39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