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数学课堂执教能力。本学期我校数学学科组开展了“一人一课”展示活动。
课堂展示
六年级组:
郭伟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利用小组讨论探究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思维能力。而且在解题过程中,强调了方法的多样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此外,课堂节奏紧凑,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使整堂课充实高效,对和倍问题的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王雪娇老师教学《比的认识》一节课,本节课王老师注重前后学习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完比的意义之后,通过对比研究让学生理清楚了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对比,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明白了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零,把握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更新了学生的知识网络。将知识形成体系。
张彩英老师从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圆的广泛存在,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讲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时,运用了丰富的教具,如圆形纸片、圆规等,让抽象知识变得可视化。尤其是通过画圆的操作,学生深刻理解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张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逻辑思维,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高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五年级组:
苗轩老师执讲的《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本课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一定难度。所以苗老师设计了动画露娜梦想的视频引入实现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积极性的同时也自然引出了新的问题
王雅楠老师执讲了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以大情境——“航天梦”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设计的合学、自学活动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代数学文化的渗透也很好地提升了学习素养。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感受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好处,收获满满。
四年级组:
这堂课精彩呈现了“平行与垂直”这一重要内容。邱二利老师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巧妙地引导学生观察、分类,让学生自主发现平行与垂直的现象。在讲解过程中,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和生动的例子,清晰地区分了平行和垂直的概念,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同时,练习环节设计巧妙,加深了学生对两种位置关系的理解,让学生深刻掌握了平行与垂直的本质,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王艳茹老师从生活中的沏茶场景导入,贴近学生生活,能快速引起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各项工序的先后顺序和所需时间,清晰地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流程图等方式呈现沏茶流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优化策略。通过这堂课,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合理安排时间这一重要知识点,提升了数学素养。
三年级:
王二东老师从学生熟悉的几个几的问题引入,自然地过渡到倍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教学中,利用直观的实物图、线段图等多种方式,清晰地展现了倍数关系,让抽象的“倍”变得可视化。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倍”,设置了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倍”的认识。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年级:
刘霞老师教学7的乘法口诀是让孩子知道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7的乘法口诀是在已学1到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7的乘法口诀充分放手让孩子自己编口诀,让孩子知道每句口诀的含义,知道每句上下口诀的联系,熟记口诀,会运用口诀。
一年级组:
王慧娟老师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捆小棒、拨珠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知道“一”和“十”之间的十进制关系,“1个十是10个一”了解个位和十位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位值制思想,发展符号意识。课堂中插入古代计数法的弊端的视频,从而发明新的计数技术——计数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十的计数原理。
德格金老师执讲《简单加减法》,这节课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简单加、减法,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过程中,德老师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信。
评课促教
“教而不言则浅,言而不教则空”一人一课结束后,数学学科组的老师们展开了评课研讨,老师们各抒己见,为如何更好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教”无涯,“研”不尽,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每一次的碰撞都有新的收获。希望通过一次次的教研活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第六小学数学学科组将继续凝心聚力,不断反思,大胆探索,大步前进,真正让数学的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
编辑:王艳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