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杏坛  行思共芬芳——宜章县芙蓉学校教师阅读分享

培训
创建于2024-11-14
阅读 245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前言

      阅读,是一个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文以载道,金玉良言,尽在书中;文以清心,酒酬知己,文酬知音。文字的生命力,如四季的花开花谢,铭记的是爱和温暖。

本期阅读分享人

       邓亚娟 ,中共党员 ,中小学一级教师,宜章县芙蓉学校教研室主任,在语文教学方面深耕不辍,秉持“以爱育爱”理念,如同璀璨星光,点亮孩子们求知的心。

分享书目

阅读感想

《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读书分享

宜章县芙蓉学校 邓亚娟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在我的内心深处,我认为教师提升自我的最好的方法之一,那便是勤奋的读书。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这部我很喜欢的书籍——《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

       本书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张祖庆从自身的专业成长经历出发,直面剖析自己的仿课史、磨课史、辩课史、败课史,用大量鲜活的教育实践、课例成败,为一线教师总结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从而成为卓越教师的实用建议。全书实践性、针对性强,是一本对一线教师富有借鉴和启迪意义的书。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解答了很多老师能成为骨干教师,但很难成为卓越教师的关键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听了那么多课,依然上不好公开课?也为我们指引了如何才能走出语文教学“套路太深”的误区。

       书中没有刻板严肃的长篇大论,也没有什么强理论、强学术著作,而是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让我能够在书中也能找到自己教学的影子。从职初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三个阶段的成长路径:“职初教师踏踏实实学技术,骨干教师认认真真积经验,卓越教师风风火火做课程。”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也阐明了教师从职初迈向卓越的成长变化。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板块一中“那些与课纠缠不休的岁月”。听课、仿课、磨课、换课、评课、辩课等等,都与我们老师日常工作紧密相关。说到磨课,是我工作以来体会最深刻的一部分,都说好课是磨出来的,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才会有一次次的收获。然而张祖庆老师在“我的磨课史”中,他带给我们的是可以不用经历痛不欲生的磨课史,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同样可以得到历练和成长。

        刚开始看到不太理解,后来想想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多次磨课,才恍然大悟:原来张祖庆老师并非是否定磨课这种形式,而是认为在没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储备之前,过多磨课的实效性并不大。所以我觉得磨课,更重要的在于自我磨练。闲暇之余多看看教学的专业书籍。不断打磨自己的教育思想,磨练自己的教学技能。才能真正上好每节课。打铁还须自身硬,自身课堂的风格也就形成了学生学的风格,并形成学生自身的风格。

       其次,在张祖庆老师的“野蛮”生长过程中,他提到曾经盘点过很多老师的课堂实录,并一遍一遍地阅读他们的教学实录,一遍一遍地摘抄。所以,仿课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过程。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模仿其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等,模仿教学环节的精准把握,模仿教案教材的精妙处理,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最佳途径。

       读完这部书,收获颇丰,祖庆老师的三个关键词:方向、能量、专注让我加以反思,“认识自我,准确定位”,要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事情中准确定位自己,适当地甄别,让自己专注一项,可以是公开课、论文、课程,也可以是家常课,定准目标,一路向前,清晰路径,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成为卓越的自己。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我的收获与反思,去实现语文课堂该有的样子,让张祖庆老师的成长,成为我追寻的目标!


供稿:邓亚娟

一审:王牡丹

二审:曹学鹏

终审:刘黎明

阅读 245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