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3岁敏感期

莹莹
创建于11-14
阅读 36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案例

       幼儿入园两个星期后终于不再哭闹了,老师如释重负。可第三周开始,就陆续有家长找老师说:“萌萌的脸被咬了”,”丁丁的手臂被咬了”,“宇宇的脸被抓伤了”......家长接二连三的告状使老师陷入疲惫,也让很多家长陷入矛盾--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抓伤了,同时自己的孩子也常会无理由地把其他孩子弄伤。事后老师和家长绞尽脑汁仍收效甚微。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三岁左右的幼儿常有的现象。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处于口、手和脚的敏感期,他们热衷于用口、手和脚去探索世界、认识事物,探索的范围当然也包括他人的身体。于是出现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击行为。幼儿出现攻击行为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没有掌握人际互动的有效方法。当幼儿的语言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维的时候,情急之下他就用有冲击力的身体动作代替。一般情况下,幼儿咬人、打人可能只是表达“你让开,别挡着我”或者“你不要动我的东西”等。幼儿的表达方式常常是成人难以理解的。有时候,幼儿打人不是因为要攻击对方,而是向对方表示友好,只是他的行为看上去像打架,不是真的打架。

       三至六岁是幼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幼儿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懂得轻重。基本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所谓关键期,实际上是学习上最敏感、最容易的时期。关键期,又称为“敏感期”。

      儿童发展的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幼儿学习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敏感期。例如二至四岁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敏感期,五至六岁是幼儿掌握数的概念的敏感期等。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在敏感期内,儿童对一定的事物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且学得快,过了这个时期,这种情况就会减弱或消失。如果家长不理解幼儿的许多行为并强行压制,用爱的名义禁锢幼儿的正常成长,就会使幼儿在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得不到满足,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这是现在家庭教育中最大的误区。父母应该认识、了解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引导幼儿顺利度过敏感期,这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科学应对三岁孩子敏感期

1.孩子提出要求时,先让他给出理由

2.孩子乱发脾气时,要冷处理

3.孩子要独立自主时,应放手

4. 孩子犯错误时,要进行适当惩罚

5.孩子感情脆弱时,不要吝惜爱

书籍推荐

阅读 3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