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穿越时空的智慧之光(第166期)

baby
创建于11-14
阅读 50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部典籍,它虽简短却深邃,虽古老却常新,它就是《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集大成者。《论语》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本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活指南。今天,教二一级部八年级(13)班开展了国学经典论语诵读活动,让我们一同走进《论语》的世界,探寻那些跨越千年的智慧吧!

           仁爱之心,人之本也

《论语》开篇即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品德的修养。孔子强调“仁爱”作为人性的基石,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这一思想,穿越千年,至今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还能坚守这份仁爱,对待他人如同对待自己?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能保持一颗温柔的心,去理解、包容他人?

00:00
07:4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君子之道,自强不息

 孔子笔下的“君子”,不仅是地位的象征,更是品德的典范。《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的特质,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些语句,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不为私利所动。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内心的纯净,坚持自己的原则?在面对诱惑时,我们是否能像君子一样,坚守道义,不为外物所扰?

00:00
02:5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简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曰“警如为山,未成一簧,止,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 ,进吾往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中庸之道,和谐共生

《论语》中的“中庸”思想,是儒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过犹不及”,提倡在矛盾中寻找平衡,实现和谐共生。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庸之道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同时,寻求共识?在冲突与纷争中,我们如何保持冷静,寻求和平解决之道?中庸之道,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智慧的选择。

00:00
03:4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告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贫而好礼者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教育之基,立德树人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卓越的教育家。《论语》中关于教育的论述,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孔子认为,“有教无类”,主张教育应普及于民,不分贵贱。他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当下,我们是否还能坚持教育的公平性,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在应试教育压力下,我们是否还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0:00
04:03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读《论语》,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智慧之旅。它让我们在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答案。孔子的思想,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但其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却具有跨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追求理想的社会。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从《论语》中汲取智慧,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包容的胸怀,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

    《论语》不仅是一部经典,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着人们的思考与讨论,引导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我们带着对智慧的敬畏与追求,继续在这段跨越千年的智慧之旅中探索、学习、成长。

录制:李玉玲

编辑:付玲、赵艳君

审核:李梅

阅读 504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