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接到一则通知——学校领导等会将莅临我的课堂,进行一次随堂听课。心中虽有忐忑,但随即就对将授课的《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梳理,准备迎接这次特别的挑战。
本节课,我借鉴了彭小玲老师的“生长数学”的教学设计,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学情,稍作调整。我以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作为引子,首先向学生们展示了“上有十头”的情况,并引导他们思考三个问题:你能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吗?你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些等量关系吗?你能找到满足这些等量关系的未知数的取值吗?
接着,我出示了“下有三十四足”的条件,让学生们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与前面相似的三个问题。学生们类比前面的学习方法,因此他们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在探究完这两个任务后,我顺势引出了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的解以及方程组的解这四个概念。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我设置了一组判断概念的抢答题。这一环节瞬间点燃了课堂的活力,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有的甚至站了起来,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为了公平起见,我使用了抽签器,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为了进一步活跃气氛,我还组织了一个“开火车”的游戏。令人欣喜的是,就连平时不主动回答问题的赖铭涛、钟柳涛、刘煜楠等同学也勇敢地举起了手,并且准确地给出了答案。那一刻,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光芒,那是对知识的渴望,也是对自我能力的肯定。我想,这正是生长数学思维引导的魅力所在吧。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意外”。比如,当一位学生用不同于我预设的方法求解时,我并没有急于否定,而是耐心地引导他,帮助他找到正确的解题路径。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浪漫数学”的魅力——舍得花时间等待学生的思考,让每一个思维的花朵都能绽放。
课堂结束时,我根据小组合作的得分情况评选出了前六名。其中,表现最佳的第一名小组还获得了与学校领导合影留念的特别奖励,我相信这将成为他们难忘的记忆。孩子们兴奋地欢呼,那份纯真的快乐感染了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为他们创造更多这样美好瞬间的决心。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我意识到,虽然这节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的空间。例如,我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课堂讲解更加精炼;同时,我也要注重小组合作中“兵教兵”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此外,我还要注意时间的把握,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序进行,不拖沓也不仓促。
尽管有些不足,但今天的这堂课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乐趣与成就感。我的教学热情又一次被深深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高涨不已。看着他们因为解决问题而露出的笑脸,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三尺讲台是我的真爱,我愿意用我的热情与智慧,引领学生们在数学的世界里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