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黄河曾经流过的土地上

深海明珠
创建于05-07
阅读 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这里是黄河曾经流过的土地,土地上生长的不仅有庄稼蔬果,还有抱布贸丝的嗤嗤小伙、心之忧矣,之子无裳的思妇、以及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青年男女。

     这里还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卫河、共渠、淇河三河环拱,自古是进攻之要塞、防御之屏障,土地上流传着“黎阳熟,九州足”的民谚……

    这里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


        五月的微风轻轻吹来,一碧万顷的麦田在阳光下拼命的拔节灌浆,准备迎接丰收的到来;五月的阳光热情挥洒,一望无际的白杨树笔挺的站立路旁并蜿蜒远方,仿佛在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          

       久居城市的人们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蜗居,总是特别渴望呼吸田间的新鲜空气,走一走乡间带着泥土芬芳的小路,特别是看到卫河两岸绿油油的麦田、清凌凌的河水,还有远处蓝盈盈的天空中,那不断变幻的洁白云朵时,我们的心沉醉了,我们的眼凌乱了,我们想要留住所有的美好,我们想要保存所有的印记。

(一)文化淇门

      淇门村位居淇水和卫河交汇处,沿着岸边的小路下来,同行的老师们不停的招呼我们,依水而居的这片民房中间有一块空地,据说曾经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在卫国与其弟子讲学的旧址,同行的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对这片遗址的规划、保护和发掘。

      我脑海里开始浮现出当年孔子讲学时的盛况,孔门四杰、十哲、七十二贤,他们衣袂飘飘、垂首拱立,伺立老师身旁,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依次闪现,坦率的子张学干禄,孔子一再强调要慎言慎行,做到言语少错误,行动少有懊悔;才思敏捷的子夏强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性格鲁莽、刚直、冲动,但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的子路;可使与宾客言的公西华;“一箪食,一瓢酒,在陋巷”的颜渊;白手起家、头脑精明、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成功商人子贡;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的冉有;洒脱自然、宁静淡泊的曾子……

      一个个鲜活、灵动的人物,一句句经典传颂千年的名句,在我眼前闪过,从我心头掠过,仿佛他们从不曾走远,一直就在这里,就在淇水河畔卫河岸边。

  (二)升仙塔

      一路清风徐徐,一路杨柳依依,汽车在如画的小路上拐了几个弯,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第二站——淇门升仙塔,因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丹阳四位真人在此竖碑镇妖,后升仙而得名“升仙塔”,同时又因刘秀曾在一年的隆冬季节与王莽的军队激战时,死伤惨重,逃亡至此。传说当时大雪纷飞,风狂雪猛,刘秀心急如焚,仰天悲叹,祈此不雪,意喻大雪纷飞之际此处不落雪,恰遇巡值的六丁、六甲众神协力帮助,刘秀才摆脱追兵,后来作了皇帝。

      所以塔东门题额“风雪避”,是浚县八景之一,讲解员绘声绘色地讲解着,神奇的淇门风扫万古流的历史典故,我们在塔下仔细地倾听,历史的钟声在岁月深处缓缓敲响,古朴的青砖砌成的塔身,周遭都是岁月磨砺的沧桑,塔里被保护起来的石碑,无言述说着曾经的过往,塔身乾、坤、震、艮、离、坎、兑、巽清晰的传递着神秘的信息,默默地护佑着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在静谧的蓝天下安详而肃穆。

      一群肥硕的肉羊悠然地踱步在小路旁碧绿的草地上,它们边走边不停地啃食青草、捡拾食物,偶尔还有调皮的小羊在羊妈妈身边腻歪、撒娇。白色、棕色、灰色和花色夹杂着,在绿毯一样的地面上,星星点点的它们,如跳动的音符般恰到好处点缀着。

(三)黄河决堤——宿胥口

      红光满面的薛云亭老先生已经八十高龄,生于斯长于斯,并且深深眷恋着这片土地,在他的描述中,我们仿佛看到奔腾不息的滔滔黄河水,如脱缰的野马般在此地肆虐、发狂,冲毁农田、淹没庄稼、卷走房屋、掳去家畜……距离第一次黄河大决口已经过去了2600多年,今天当我们在艳阳高照的晴空下,站在葱郁的麦田中,听着老人深情的讲述,感觉仿佛站立在了滔滔黄河水中央时,我们已经永远不能体会到当年黄河在此决堤后浊浪排空,一泄汪洋,卷走生灵无数,给人们带来的毁灭性灾难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散落在黄河故堤上的三十多户人家,依然在坚守着自己的家园。常淤常决的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她不仅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诞生了繁盛的华夏文明,也带来过无数的灾难,磨砺了我们的性格,成就了有容乃大的民族特性。

(四)现代明珠——侯村

      兜兜转转,走走停停,触手可及的历史,俯仰捡拾的传说,泥土中生长的不只有庄稼,还有绵延不断的故事:堤壕村舍命修皇堤的韩丞相、秦始皇策马扬鞭金堤行、曹魏公遏淇水入白沟、全真道观里安详呆萌的四不像,口口相传的故事里记录着历史,代代流传的故事里也传承着美善!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眺望淇水岸弯弯,绿竹葱葱映两岸,美丽侯村隐新镇,农耕文化永传承。在这个古朴却散发着新韵的魅力村庄中独具特色的村史馆、图书馆、7.20洪灾纪念馆、农耕博物馆。村委一班人敢想敢干,将一宅变四园的理念付诸实施,让那些离开家乡在外打拼的侯村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没有了照顾老宅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为街坊四领的宜居生活提供了便利,可谓一举多得。

  图书馆里一摞摞图书为孩子们敲开通向未来的坦途,而墙上孩童稚嫩的画笔展现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旁边健身器材间的跑步机、拉伸器和按摩床,让人真切的感受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行走侯村,行走在黄河曾经流过的土地上,我们欣喜的看到,孔子心中的理想社会在这里已经得以实现,而在母亲河的滋养和磨砺下,人们的日子更加欣欣向荣,繁荣富强!

   2024年5月6日

阅读 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