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脊髓灰质炎病毒知多少?

龙山中心幼儿园陈老师
创建于11-13
阅读 21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什么是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以肢体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6个月~5岁儿童。感染后绝大多数为阴性感染,多无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头痛或肢体疼痛,少数可引起肢体瘫痪。

感染者症状

◇不显性感染:90%-95%的感染者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

◇顿挫型:4%-8%的感染者有发热、头痛、咽痛、倦怠、食欲减退,呕吐和腹痛症状;病程短,1-3天即可恢复。

◇无瘫痪型灰质炎:1%的感染者在顿挫型症状后,头痛、呕吐更为剧烈,并出现脑膜刺激症。

◇瘫痪性灰质炎:不对称性肢体迟缓性瘫痪,严重者因累及生命中枢而死亡,三人之二的瘫痪型患者病后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传染源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隐形感染和轻症瘫痪型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隐形感染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占90%以上。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初期患者主要通过鼻咽排出病毒,随着病程进展病毒随之由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水、食物以及日常用品可使之播散。本病亦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但时间短暂。此外,口服的减毒活疫苗在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后,在外界环境中有可能恢复毒力,从而感染其他易感者。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以6月龄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如何预防?

      接种脊灰疫苗是预防脊灰病毒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按免疫程序接种脊灰疫苗,为2、3、4月龄和4岁各接种1剂。

       隔离治疗:一旦发现病例,应立即隔离,防止传染给他人。患者自发病日起隔离,每间隔7天采集1次粪便标本,直至连续3次标本检测阴性,才能解除隔离。病初1周除肠道隔离外,还需注意呼吸道隔离。隔离期间需对食具及排泄物进行消毒。

       接触者医学观察:应连续观察35天,一旦出现麻痹症状,应及时隔离治疗。

       养成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勤洗手,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勤锻炼,增强体质等。



资料来源于潜江市疾控中心

阅读 2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