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健康,预防先行———万宁市北大镇田茂幼儿园秋冬传染病预防致家长一封信

万宁市北大镇田茂幼儿园
创建于11-13
阅读 52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幼儿园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们:    

您好! 随着秋冬季的到来,早晚温差较大,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消化道、呼吸道等传染病的蔓延扩散,流感进入流行季。 为在园幼儿的身体健康,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培养宝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让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有效保护我校师生的健康,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们特此发出此份传染病防控宣传知识,希望与家长朋友们携手合作,共同科学规范地防控传染病,确保孩子们的健康安全。

一、认识传染病

1.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该病潜伏期为12-21日,平均14日。

01:14
01:16

2.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3.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病传染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幼儿。主要症状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口腔粘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传播途径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

4.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咽痛、食欲不佳等前驱症状,数小时后出现腮腺肿痛,腮部肿大2-3天达到高峰。开始为一侧,以后多累及对侧,表现为双侧腮腺肿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发展,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轻度触疼。

5.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及口途径传播,常由于食物和水的污染所造成。主要表现:起病急,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轻重不等。腹泻为黄色稀水样便或水样便,每天10余次。有时腹痛呈绞痛。可伴有低热、头痛、发冷、食欲减退、乏力、肌痛等。一般持续1-3天可自愈。儿童患者先出现呕吐,然后出现腹泻。

6.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由打喷嚏或咳嗽的飞沫传播。主要症状:得了流行性感冒后,症状会突然发生且在数小时内恶化,发高烧,体温可达39℃以上。两眼胀痛,四肢疼痛,疲乏,有时眼结膜充血,鼻塞、流鼻涕,咽喉干痛。儿童常有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甚至发生惊厥。

7. 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咳嗽和发热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儿呈阵发性刺激性剧烈甚至是痉挛性干咳,逐渐伴有白色黏痰,偶有痰中带血丝,常伴有喘息、气促。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热以中高度发热多见,多为38-39℃之间,也可低热或无热;部分患儿发热时伴畏寒、头痛、胸痛、胸闷等症状。

8.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病毒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9.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

主要症状:

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10.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70型或柯萨奇病毒A24型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眼病。

特征:

潜伏期:数小时至48小时,一般为12~24小时。

传染源: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通过眼→手、物、水→眼的途径接触传播。

隔离期限:一般为7天,到症状消失为止。 

主要症状:

1.潜伏期短,起病急剧,自觉症状明显,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

2.有剧烈的异物感、眼红、眼刺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

3. 早期分泌物为水性,重者带淡红色,继而为粘液性。

11.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

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

1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政策,是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

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主要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暴露于病毒污染的环境可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4.隔离期限:通常为症状消失后48小时或检测阴性。

主要症状:

感染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

二、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1.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注意饮食卫生: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彻底后再食用。食品加工过程要注意生熟分开,及时低温妥善保存。

3.保持环境清洁:居家和学校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清洁和消毒教室、宿舍等公共场所。

4.增强体质: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5.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6.减少聚集: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外出时科学佩戴口罩。

7.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根据气候变化及时给孩子添加衣物;感觉身体不适立即就医。

三、配合学校做好防病工作

1.在家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有发热、出疹、头痛、乏力、腮腺肿痛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医嘱治疗管理。

2.家长主动报告班级老师,如实告知孩子的身体状况,便于学校做好相关防病工作。

3.如孩子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康复后,方可返校,不得带病参加集体活动,避免延误病情。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快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END—

美篇编辑:陈文妹

审        核:钟金英

阅读 52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