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花了一元钱报名古典老师的课程——如何读透一本书?之前在得到听过他的课程。这位成绩斐然古典老师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的深度一定非同一般。
古典老师作为资深的职业规划师、畅销书作家,新东方培训机构词汇教学课程研发者,跨职业,多赛道自由切换非常丝滑,毫无违和感。在群星璀璨的新媒体时代,古典老师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熟悉。
他的职业规划课程在得到、混沌大学、樊登读书等众多媒体畅销,帮助了无数人走出择业迷茫,他的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跃迁》等,仅他的书籍销售就创造了2.7亿元的社会价值。
他问了一个大多数人都非常困惑的问题: 为什么看了那么多书却记不住?这个问题,我也深有体会,很多书听过后,隔一段时间竟然想不起书里的内容是什么,再次打开听一段才能想起来,自己听过啊!为什么没有什么印象了呢?
读过听过就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古典老师说,读书记不住主要是我们阅读的深度不够。
读书有六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我们要读懂书中的文字(Date),识别文字的表达的内在含义(information),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将书中的知识与我们的工作、生活中的经验产生链接,用知识来解决工作生活遇到问题,才叫知识(knowlodgy),或者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帮助自己消除各种不确定性,由此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这种将知识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帮助自己醍醐灌顶,彻底领悟,就到了第四个层次——洞见(insight)。长此以往,由知识到洞见的过程逐渐形成了洞悉一切的能力,由此形成的脑回路不断加强,就达到第五个层级——智慧级(Wisdom),智慧达到一定程度后,理解所有事物的底层逻辑,大彻大悟,一通百通!即所谓击穿(inpact),即达到我们古人所说的最高境界“道”的层面。
读书不是为了记住里面的知识,而是要将书本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将其与自己的经验链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工具,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读书才有用。
知识:就是有利于消除各种“不确定性”的信息。换句话可以理解为,知识就是有利于帮助自己做选择和决策的信息。
原来读书一定要理解其含义,结合自身经验,思考分析判断,在不确定信息中帮助自己做选择。
结合我自己的读书方式,相对于很多读书爱好者来说,我读书比较慢,喜欢将整本书逐字逐句通读一边。有些内容让自己感同身受,读起来能产生共鸣,就比较开心愉悦!有些观点非常令人震惊,完全颠覆自己以往的思维方式,就像古典老师拆掉思维里的墙,作为父母,对孩子未来发展面临各种不确定性的恐慌中,我们总想孩子有一个确定的好的未来,但同时也限制了孩子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简言之,读书不是为了记住知识点,读书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任何新知都必须植入到实际经验中,理解知识,识别分析思考,内化于心,帮助自己判断和选决策。这样读书才有用。
今天第一课约半个小时,期待明天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