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草原好风光 音乐律动好心情一一三亚市第四小学文门校区综合科第11周教研活动

胡晓微
创建于11-12
阅读 28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秋日里,三亚市第四小学文门校区迎来了第11周的综合科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我是草原小牧民》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育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音乐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学生培养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与艺术修养,使他们在愉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与力量。

                    教学设计分享

   在此次教研活动中,音乐教师黄晓东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详细介绍了《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教学设计。他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娓娓道来:


设计思路: 该曲目是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课“草原”中的一首典型蒙古族风格儿童歌曲。黄老师采用情境教学法,旨在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蒙古族悠扬而富有活力的音乐。


主线构建:感受音乐: 借助听觉、视觉、演唱和舞蹈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蒙古族音乐的独特韵味。


技巧训练: 运用柯达伊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节奏读法和听辨能力,使他们在歌曲演唱过程中自信且准确地表达情感。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深刻体会到蒙古族音乐的欢快情绪与独特风格,感受到草原的无垠与自由。


学生能运用自然、明亮的声音准确演唱,掌握切分节奏这一难点,并勇于参与到集体音乐表演中,实现从个体到集体的艺术升华。

教研讨论

      在教学设计分享后,校长吴莉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指出,不同地域文化的认知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乡村学生而言,可能对蒙古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她建议增加对蒙古草原音乐与文化的体验,通过引入简单易学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从身体的律动中感受音乐的韵律与魅力。

      科组长胡晓微老师对黄晓东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评课,并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评课要点:

整体思路清晰:教学设计围绕主题,逻辑严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法运用得当:通过情境引导,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多样化教学活动:包括演唱、舞蹈和节奏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建议:

增加文化背景介绍:融入蒙古族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歌曲内涵。

引入互动环节:增设小组合作活动,提升课堂互动性和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注学生反馈:进行课堂结束时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感受与收获。

丰富教材资源:可利用国家智慧中小学资源库中授课平台进行授课,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延伸学习。


      与会的教师们踊跃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应让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和合作中自主学习,通过设定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蒙古族曲调的特点。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本次教研活动圆满落幕,教师们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强了对音乐教育的理解与实践。大家期待未来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为他们的全面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我是草原小牧民》所传递的那样,每个孩子都是草原上的小牧民,拥有无尽的梦想与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陪伴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不断探索,勇敢追梦。

总编: 吴莉  

审核: 吴莉  

编辑: 胡晓微  

图片: 科组成员  

时间: 2024年11月12日

阅读 28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