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时俱进探新法,“研”无止境明思路——迁安市第六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每人一课”暨项目化大单元教研活动纪实

我梦飞扬
创建于2024-11-12
阅读 31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硕果累累秋日至,如火如荼教研起。

    群策群力新法探,领导点拨思路明。

轻揽一缕秋阳,时光恬淡;拾取一抹教研之辉,岁月馥郁。为了落实新课标,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迁安市第六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每人一课”暨项目化大单元教学活动。每位教师精心备课,展示自己最佳的教学风采。

2024年9月20日,组长国文侠老师执教第四单元的导读课,为本组教师示范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的新型授课方式。由课前三分钟学生讲的《愚公移山》导到本单元的主题——神话故事,让他们畅谈知道的神话故事,以此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单元导语页的插图介绍来明确神话故事是世界文化的珍贵遗产。之后通过“记单元字词”“识故事初貌”“悟神话特点”三个活动,有效整合本单元内容,让学生们了解本单元学习主题及学习重点,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为本单元学习做好铺垫。

高梦鸽与魏兆学两位老师皆讲了古诗《暮江吟》,同课异构,各具风采。

高梦鸽老师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说出古诗描绘的景象。在教学中,先充分朗读诗句,再体会诗中描绘景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感知诗意,然后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将朗读和理解相结合,以朗读促进理解,用朗读呈现理解,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理。

魏兆学老师由课题入手,指导书写“暮”字,并引导汇报交流从课题获得的信息。然后让学生勾画出描写的景物,找出体现时间变化的词语,从整体梳理作者观察的内容。理解诗意时,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最后拓展诗句,实践应用学到的方法。魏老师用她甜美的声音引领学生在美景当中欣赏,感悟诗词之韵味美。

李菲老师讲授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一篇童话故事,紧紧围绕“五粒豌豆”展开描写。她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了解五粒豌豆的结局,突显了第五粒豌豆的顽强。合作探究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知道在生活中要勇于面对困难,常怀希望,活出生命的意义。

张振清老师讲授了《题西林壁》一诗,通过“知诗人、明诗意、悟诗理、联生活、拓诗句、感国强”几大环节,在各种形式读、背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了解哲理诗的特点,让学生在古典诗词的学习中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与感悟。

       魏艳艳老师讲授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写少年周恩来从小立志的文章,在梳理课文内容,强化单元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拓展延伸历史资料来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应该为什么而读书。

项目化大单元教学探索尝试

进行至此时,学校安排把暑假集体备课的项目化大单元教学落地实践。我们四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积极上网查阅资料,利用没课的时间交流探讨,利用周二下午教研活动时间思维碰撞,深研本单元教材,从单元整体入手设计,以语文要素及课后习题为抓手,设计出四上第三单元的教学总思路。分工到每位老师去践行,去探索尝试新型教学模式。

       岳秋宏老师率先执教第三单元导读课《小小观察员》 ,以大单元为导向,通过“识字大闯关、读出节奏大闯关、读好课文大闯关”三个活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第三单元,对单元的整体框架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武艳新老师执教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式,采用“跟着古人学观察”的总任务为引领,设置三个任务:品诗人眼中的美景;悟诗人眼中的世界;学诗人的观察方法,有效整合三首古诗内容,让学生们了解本单元学习主题及学习重点,学会观察方法并为本单元习作做好铺垫。

李百灵老师执教《爬山虎的脚》一课,以大单元目标为导向,借助文本设计活动任务,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饶有兴趣的说一说、讲一讲、读一读、演一演,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灌的形式,在完成任务目标的过程中,寻找到了叶圣陶爷爷的观察密码。

梁美晨老师讲授《蟋蟀的住宅》一课,以课后题为依托,采用抓关键词句→品析词句→指导朗读→表达感悟等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并按预期完成了两个教学目标:1.能找准关键语句来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观察的乐趣,并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韩杰老师讲授《梳理方法——语文园地三》,让学生掌握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表达的习惯。在课文学习的时候,学生虽然对于课文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理解得并不是很透彻,经过学习园地的学习,学生对于“观察”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生活中不仅要学会细致观察,连续观察,而且要充分利用眼睛看、耳朵听、用心想,这不仅对于学生的生活是个指导,对于学生写作也有很大作用。

高宏老师讲授的口语交际课《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游戏,看短片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主动地探索、快乐地学习,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国文侠老师原本准备的是《学写观察记录》一课,在白小香主任的建议下,改为群文阅读课《会观察会阅读会表达》,出示《海上日出》《荷花》《蝉》3篇文章,从“梳理内容”“体会观察”“学习表达”三个梯度来把本单元习得的阅读方法实践应用,并为下节习作课做了铺垫。

杨大伟老师讲授《观察日记》,引导学生回顾观察记录的写法,以例文为依托,让学生明确日记与记录的区别,学会写观察日记的方法。

田玲玲老师讲授践行作家观察之《评选最佳观察员》,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会对事物进行连续性细致的观察,然后对本单元的习作进行评改,在教学过程中以生为主进行讲解评价,最后通过给最优秀作品进行颁奖,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

本次教研活动,特别感谢万里丰校长、李玉芬校长、白小香主任和宁金钰主任能莅临现场听课,并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指导,让我们对项目化大单元教学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整体教学的观念具象化起来。

       

教之美,在于师的钻研;教无涯,汇集研的智慧。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研读教材、深耕课堂,不断地积累经验,悟素养之真,探教学之道。在这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相互学习,相互探究,深研理念,落地课堂,俯身耕耘,共赴成长。

今后,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将行而不辍,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探索课堂转型与教学创新的新途径,确保新课标背景下的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阅读 31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