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乡镇权责,夯实基层治理基石

泥爐煮酒
创建于6天前
阅读 2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新桥镇人民政府

兰语谦


在我国的治理体系中,乡镇处于基层一线,是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明确乡镇职责,构建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乡镇权责体系,对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深远意义。

事权清晰是构建合理乡镇权责体系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乡镇在职能履行过程中,存在着事权模糊的问题。一方面,众多部门的工作任务层层下压,使得乡镇往往承担了许多“模糊不清”的事务。例如,在环保工作中,乡镇既要执行上级环保部门的相关政策要求,又可能面临一些没有明确界定职责的环境整治任务,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推诿扯皮或者重复劳动的现象。

另一方面,乡镇与村之间的事权划分也不够明确。村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有时被过度行政化,承担了本应由乡镇负责的事务。明确事权,就是要通过详细的制度规范,将乡镇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的职能进行清晰界定。这就如同绘制一幅精确的地图,让乡镇清楚知道自己的“管辖区域”和“任务清单”,哪些事务是必须承担的核心职能,哪些是需要配合上级部门或其他机构完成的工作,从而避免职能的混乱和交叉,提高工作效率。

责能相适强调的是责任与能力的匹配。乡镇在基层治理中承担着广泛的责任,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到提供公共服务,每一项工作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如果责任过重而能力不足,就会导致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在实际工作中,乡镇面临着人力资源有限、资金短缺、技术手段落后等诸多问题。例如,在数字化治理的浪潮下,很多乡镇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相应的设备,却要承担起诸如人口信息大数据管理、线上政务服务推广等任务。这就要求在构建权责体系时,要充分考虑乡镇的实际能力,合理分配责任。

上级部门在下达任务的同时,应配套相应的资源和权力,如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技术培训,下放一定的行政审批权等。只有当责任与能力相匹配,乡镇才能在基层治理中有底气、有能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避免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无力感,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履职顺畅是乡镇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一个顺畅的履职环境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构建。

首先,要建立健全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乡镇的各项工作中,如行政审批、民生保障等,明确的工作流程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在低保户的审核认定工作中,制定详细的审核标准和流程,从申请材料的提交、审核环节的设置到公示程序的执行,都有章可循,既能保证真正困难的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又能防止权力寻租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其次,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乡镇的工作往往涉及多个部门的协同,如农业发展可能涉及农业部门、水利部门、财政部门等。建立有效的部门协同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能够避免部门之间的相互掣肘,形成工作合力。例如,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水利部门提供灌溉设施建设的技术支持,财政部门保障资金的及时拨付,农业部门协调农业生产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共同推动农村的发展。

保障有力是构建乡镇权责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足够的保障,乡镇即使明确了事权、责任与能力相匹配且履职顺畅,也难以持续有效地开展工作。

人力保障方面,要充实乡镇的工作人员队伍,特别是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如医疗卫生、法律事务等,要配备专业人才。同时,要注重对乡镇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资金保障至关重要。乡镇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上级政府应加大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和加强社会治理。例如,在农村的教育设施改善、社区的养老服务建设等方面,资金的及时到位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前提。

技术保障也不容忽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层治理越来越依赖于现代技术手段。上级部门应积极为乡镇提供技术支持,包括信息化建设、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等,帮助乡镇提升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进一步明确乡镇职责,构建科学合理的权责体系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一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提升乡镇的治理效能,让基层工作者能够更加从容、高效地履行职责,更好地服务群众,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层基础。

阅读 2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