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会说话!
它的声音:滴答、滴答。
时间,是风留下的痕迹;
时间,是脚下走过的小路;
时间,是我们成长的见证。
在一个平常的早晨,我偶然间听到了几个小朋友关于迟到与早到的谈话,引起了大家的围观。
冯宇轩:刘依依为什么还没有来,我们要排队了。
小七:顾心悦也没有来,没人搭我肩膀了。
鑫宝:他们是不是起晚了?
杨佳晨:我每天很早就起床了,今天我是第一个来的。
孩子们对于拖拉问题的讨论,引起我们的思考。大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时间观念至关重要。由此,我们开启了“时间”故事之旅......
问题一:拖拉好不好?
宋奕函:不好,因为拖拉会让我们做事情变得很慢,最后什么都做不好。
邵子陌:拖拉不好,早上拖拉会迟到的。
戚玉君:拖拉就是慢吞吞,吃饭的时候拖拉,饭菜就凉了。
张博雅:睡觉的时候拖拉就第二天起不来。
问题二:为什么要拖拉?
针对上面拖拉的问题,小朋友们猜测并讨论造成拖拉的原因,用谈话分享、表征的方式进行记录他们认为在一日生活中最容易浪费时间的环节,如:收拾玩具、集合排队、午睡准备、离园整理着装等。
问题三:如何不拖拉?
赵念恩:我们吃饭的时候,不和小伙伴讲话,大口大口地吃饭,就好了。
秦梓轩:做事情的时候,看好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刘岸钧:可以像做游戏计划一样,在做事情之前先做计划,再完成。
刘一菲:可以和别人比赛,看谁先完成谁就赢。
教师的思考:
大班小朋友还没有建立明确的时间观念,对时间的长短概念还比较模糊,计划时间往往和实际时间不能对应,这就导致他们在生活的各环节容易产生拖延问题。《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为此,我们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孩子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1.寻找时钟
用什么工具可以记录时间呢?通过调查,孩子们发现时钟、沙漏、计时器、电脑等都是可以记录时间的工具。
2.认识时钟
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时间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通过观察时钟,进一步引导孩子感知钟面的主要构成——数字和指针,并且初步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学习了认识整点,半点。一分钟的时间看起来很短,但是秒针却要努力转动60下才可以走完这段奇妙旅途。
小朋友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认一认在操作中感知时钟,知道最短是时针,最长是秒针,不长不短是分针。孩子们慢慢走近时间、认识时间、感受时间,逐步树立时间观念,学会管理时间。
好书推荐
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我们通过阅读关于“时间管理”的绘本,将抽象的“时间”转向具体化。
《时间管理我能行》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点滴入手,通过妙趣横生的图画语言,培养孩子从认识时间,到建立起初步的时间管理概念。守时认真的乖乖熊、拖拖拉拉的粉粉猪正反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使小朋友们感同身受,帮助他们分辦对错,告别磨蹭和拖拉,从而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学会时间管理。
这是一本很好的数学绘本,讲述了鸭子叔叔在没有时钟的国度旅行的故事,孩子自然地感受到时间流逝,学习读取时间的方法。
教师的思考:
在“我和时间的故事”环节中,通过阅读绘本,充分让孩子了解时间的由来,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做到不拖拉,珍惜时间,让时间有迹可循。
我和时间的故事
1.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挑战一分钟
家中的小拖拉
1.家中有哪些小拖拉?
师雨萱:我在幼儿园吃饭变快了,在家妈妈👩觉得我有些慢。
罗子熙:我晚上很晚睡,早上起床有点慢。
2.“小拖拉任务记录”打卡行动
幼儿园“小拖拉”行动记录表
孩子们能否灵活利用各个时间更快更好地完成一些事情呢?我们针对讨论过班级最拖拉的几件事情,大家一起进行了记录、讨论、分析,最终将告别了拖拉不良习惯。
家中“小拖拉”行动记录
通过家园沟通,也向家长们了解了相关情况,发现家中孩子们拖拉现象也时时刻刻会出现,于是,我们又开启了一场“小拖拉家庭记录表”打卡行动。实施中,孩子们也会每天分享前一天的记录内容及改善办法,从中,可看出孩子们都有所获,有所知,有所改变。
3.拜拜!生活中的小拖拉
怎样和拖拉说拜拜?孩子们有话说…
针对各种拖拉的事情孩子们有好办法
通过一系列的打卡活动,孩子们的做事速度加快了不少,也更加专心、细心了。作为明年要步入小学的他们,对于时间也有了初步的管理意识,各个都变成了小小“时间管理大师”。
写在最后
本次活动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于生活,
从拖拉问题出发,
在一日生活中,
认识时间、感知时间、规划时间。
解决了消极等待、活动时间不足,
也提升了时间管理能力与做事效率,
为幼小衔接做好生活准备。
但,故事不止于此,
还有更多有趣的故事在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