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父亲走过的路,用《我的军人父辈》述说父亲、父亲的部队、眼中的众多军人父辈、野战军营房和部队大院的人和事…。
以此缅怀已远去的那一代打江山的军人父辈!
二、父亲和军人父辈(9)
5、离职休养怡养天年
1962年开始实施军人离职休养,“符合退休条件的团参谋长、主任和少校以上干部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入伍的干部,可留队离职休养”。留队离职休养干部的政治、物质、文化生活待遇照旧不变。
同时全军首批建立三个(长沙、武汉、济南)离职干部休养所(俗称红军干休所)。长沙东湖离职干部休养所是其中之一。军队编制首次出现:解放军离职休养干部管理所,那时是由所在大军区政治部直属领导。
197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服役条例》将在军队离职休养范围:“1953年12月31日以前入伍的师职和相当师职以上干部,1942年12月31日以前入伍的团职和相当团职以上干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入伍的干部,留军队离职休养”列入条例。
1953年12月31日以前入伍的师职以上,应是指抗美援朝以前由地方干部或起义将领转入军队的高级干部。
1982年明确在军队离职休养的范围: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含参加革命工作,下同)的干部,1945年9月2日以前入伍的团职或行政十八级以上干部以及与其职、级相当的干部;1949年9月30日以前入伍的师职或行政十四级以上干部以及与其职、级相当的干部。
80年代起全军在各地陆续建立军队离职干部休养所,安置部队离职休养的军队干部。千余所军队离职干部休养所,成为人民军队的特殊历史产物。
1) 最后的驻地-离职干部休养所
戎马一生,频繁调动的军人父辈,到干休所终于安家了!
长沙八一西路,有座树木遮盖的大院。文革前是湖南公安总队机关大院,后来是独立师师部大院。70年代末独立师撤销,1980年在其师部修建干休所。安置兵团、军、师职军队离休干部。地处长沙市五里牌名为:解放军湖南省军区五里牌离职干部休养所。
军改前称:湖南省军区五里牌离职干部休养所
五里牌干休所,长期的部队营区。绿树遮盖大院,营区环境整洁、生活配套设施齐全。闹中取静的院落,鸟语花香,那时白天都鸟啼不停。所部、卫生所、饭堂(营房的家属习惯饭堂打饭) 、车队、活动中心等散落在大院。
五里牌干休所28栋二楼西
进干休所的大门,正对是原师部四层办公楼。沿左边林荫大道向北,到大院中部的路右侧,25、28两栋原师部座北朝南的三层办公楼。每栋办公楼改成6户住家,一楼从东西两端进,二、三楼从楼中大门楼梯上去左右各一户。
1982年老爷子举家搬进28栋的二楼西。那时对门二楼东,省军区后勤刘纯部长(夫人抗战的省厅厅长) 。楼上三楼西,是原55军后勤部政委张万儒。一楼东,省军区政治部刘仓田副主任。一楼西,省军区后勤王定云(红军) 部长。
1988年春节28栋楼下、背后二楼家中阳台
那时干休所的住房还是营房。简单装修,地板涂料、洁具浴缸。配营具,两大、三小棕绷床板的木床,三抽屉办公桌加靠背木椅,饭桌加方橙等。这些军人父辈一生天南海北的调动,住了一辈子的营房。没有房产,干休所是最后的驻地,最后的家。
2000年爸妈在28栋二楼西的客厅
进入20世纪, 2005年干休所搞旧改。用后半个院子的地,置换开发商建三座17层的小高层。用大平层替代两层小楼,出入电梯对年事很高和使用轮椅的老人会方便些。但绿树遮盖、花草遍地的大院,散落着栋栋小楼的营区,则随之消逝,一去不复返,只留下记忆和怀念。
院里一半成为开发商的地块。83岁的老爷子离开居住23年的28栋二楼西,搬进新建的小高层楼房。按军队的房改政策,戎马一生的军人父辈们,第一次拥有房产及房产证。营房成为历史。
军改后各干休所交属地的省军区管理。最后驻地也改为:湖南省军区长沙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
2) 在离职干部休养所的日子里
刚退下来的父亲, 还是精力充沛、思路清晰。主动退下来,心情愉悦。阳台上摆满花盘养花。在楼下大门旁种株粗藤的葡萄,爬上二楼阳台上的葡萄架,多年硕果累累。
67岁的父亲在长沙晓园(1988)
提高待遇
82年调整级别,13级以上套改行政级别后就没调级,终于可调一级。
在此之后陆续调整军队离休干部待遇。原行政九级(1955年授予大校者)副军提高到正军。行政11级或文革前正师提高到副军;原行政13级或文革前副师提高到正师;团级以下待遇的红军一律提高到副师;行政十五级或文革前正团提高到副师等等。
42年前入伍(后扩大到45年前)的正师一律享受副军职医疗侍遇,红军一律享受副军职医疗侍遇等等。
提高军队离休干部待遇, 是对不同时期老战士的褒奖及推动部队新老交替。
随后的工资改革,职务工资取代行政级别工资。军人父辈们的行政级别成为历史,那是65年取消军衔时的历史产物。
老爷子曾说:以前都称“师以上”干部,也不知何时改成“师以下”干部的。
其实以前主要是带兵打仗的师职,从战火中走出的多。现在带兵打仗的师职是少数啦,机关干部、技术军官、保障、附属等等师职成堆,量和质不同啊。
老战士的军装
军队离职休养干部,拥有军籍。1985年前军队的离休干部,发军装着军服。干休所里也曾是红帽徽、红领章一片红,白发苍苍加红领章,曾是夺目的风景线。换85式军装时,改为一律发服装费,不再发军服且不能着军装。这令穿了一辈子军装的老战士们沮丧。老爷子倒是豁达的说,不穿军装,做套西装穿穿,也挺好。其实那西装也就没穿几次。如今又规定,在重要场合,可以着服役时的军装,其实前苏联一直如此。为此事不少老兵带着遗憾远去。
老兵汇集
军人父辈们纷纷离休,在最后的驻地干休所汇集。老爷子许多在127师、144师、零陵军分区工作时的战友又汇到一起。
90年代王大举(前中) 与五里牌干休所原127师老兵在28栋楼下门前合影
王大举:原127师政委,67年带127师(47军代管)在株洲支左(后归建43军)
左起:父亲、王金轩(曾任127师副师长) 、王守勤(七旅老兵、继朱江、王必芝之后的379团长、127师副师长、70年五里牌的独立师师长) 、王大举、刘鑫(曾任127师参谋长) 、王慈民(七旅21团老兵、曾任127师副参谋长) 、彭白明(七旅20团老兵、曾任127师380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至今健在)
2001年爸妈与官勇及夫人(右)在五里牌干休所礼堂前合影
64年在贵县144师,发小官兵的父亲官勇,时任师政治部主任。是我们家邻居,两家的两栋平房相距20余米。官叔叔的夫人刘克家是我们上学的部队小学校长。广西的夏天炎热,官兵经常光着膀子,背心搭在肩上,坐在我家阳台水磨石面的围栏上,那情景一直留在脑海里。分开5年左右后,官兵到零陵地区东安县附近的广州军区后勤当兵。常到零陵军分区的我们家,发小重逢。老爷子还专程去广后仓库看他,令他感动。退役后在广州工作,还常到长沙看老爷子。老爷子曾说,小官兵前些年到长沙是住我们家,后来到长沙就住宾馆,当老板啦。
官叔叔随163(144)师离开贵县驻广东揭阳馒头山,任163师副政委。刘校长任揭阳邮电局副局长。官叔叔文革中派到广东广播电视军管组,负责军管,并任广州警备区副政委(1970~1973) 。回163师79年随163师出境作战,战后任55军政治部主任。记得83年,和哥一起到广州解放北路刘校长上班的办公室,拿外汇兑换卷,到友谊商店买日本乐声燃气热水器,那时还是稀奇之物呢。刘校长见我们还说:俩大小子来了。80年代初官叔叔离休也在广州白云山干休所。97年4月跟爸妈去白云山干休所看朱江(55军副军长)后,一起到官叔叔家,官兵正好也在家。晚上爸妈、朱江、官叔叔和刘校长一起吃饭,还是官兵请的客。
2001年官叔叔和刘校长到长沙,在干休所与爸妈再相见。
2014年受老爷子委托参加朱江的告别仪式,在仪式前还见到官叔叔跟小战士说,朱江当年了不得呢,拿着驳克枪跃上坦克,打掉一辆坦克…。那是最后一次见到官叔叔。如今官叔叔和刘校长都已远去,当年他们在贵县、广州时的情景仍久久的留着脑海里…
金婚纪念、一路走来百岁相随
2003年爸爸妈妈已携手走过半个世纪,迎来50周年的珍贵金婚。从海南到广东粤北,再到广西贵县、湖南零陵和长沙。50年里妈妈跟着爸爸走过中南四省,最后在长沙安家,一路走来百岁相随。
53年和59年的爸妈
1965年的爸妈
2003年50周年爸妈金婚之时,全家在长沙凯旋门照相馆留影。笔者刚调到深圳工作不久,专程回湘见证爸妈金婚纪念。
爸妈金婚纪念(2003年于长沙)
爸妈金婚纪念三代同堂(2003年于长沙)
金婚10年后的爸妈(2013年)
金婚20年后的百岁父亲和母亲(2022年5月)
爸妈携手相伴、相濡以沫70年。一世为伴相随百岁,一路走来令人泪盈…
在深圳的日子里
父亲退下来不久,正是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时期。他97年(75岁)4月第一次到深圳,看改革开放的深圳,迅速崛地而起的新城。在深圳生活月余,去广州看朱江等老战友,随中山大学的舅舅到妈妈的老家东莞大岭山走亲戚。到国贸大厦顶楼旋转餐厅喝早茶、到盐田食街吃海鲜;到民俗村、世界之窗看中国、看世界…
那时在国贸旋转餐厅,可以看到罗湖口岸对面香港的山,山上的哨所还是飘着英国米字旗。老爷子看着香港的哨所说,那就是香港啊,10多年前看过香港英军的资料,他们的指挥官和我们差不多,也是参加过二次大战。
爸爸(83岁)妈妈在深圳小平画像前(2005年2月)
八年后的2005年初爸妈再次到深圳,春节前后的长沙阴湿寒冷,深圳则是阳光充沛温暖舒适。爸妈到深圳过个暖冬。几年后的深圳变化巨大。
那时还没有京广深高铁,长沙到深圳,绿皮快车也要10多小时。爸妈97年是火车软卧夕发朝至到深圳。2005年元月,爸妈乘飞机一个多小时就到深圳。到机场接他们,一行四人,行李推车上放满换下的棉衣。
我们和爸妈去莲花山公园,盘山路不开放驾车上山,带着救心丹上山顶。走了一小段,老爷子心脏不好,坐下来含片救心丹,休息片刻,还是退回山下,留下遗憾。
去盐田食街吃海鲜,看“明斯克”航母。老爷子看航母,感叹航母的巨大,再看当年解放海南的木船,如蚂蚁啊。
到深圳湾红树林海滨公园,老爷子说,这就是红树林?在海南岛到处都是呢。
到罗湖彭年广场旋转餐厅喝茶,八年后再看深圳。口岸对面港方哨所再无米字旗,深南路绿化带如鲜花的长河在延伸,海边延伸着黑带般的滨海大道。到处高楼林立,片片绿林。
那时深圳车不多,蓝天白云下的深圳蓝清澈淡远。
那年是老爷子和老妈离家在外地过春节。老爷子说,干休所也要搬新房子了,看看怎么装修。带着他们看了几处在售的楼盘。有个楼盘的大平层,家有通厨房的边门出入、保姆专用洗手间,卧室都带洗手间。老爷子直叹:真会过日子!多年后还几次说那房的设计懂生活,会过日子。跟老爷子介绍过新加坡组屋三代人居住的房型,两代即有共同也有各自生活空间,也是处处呈现人意。他沉思后说,为老百姓想的真细致!
2005年爸爸妈妈在虎门炮台(妈妈曾在虎门太平读书)
记得那时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刚通车,专门带爸妈乘坐尝试新建的地铁。非高峰时地铁车箱人很少,坐几站返回。老爷子评价,你们的地铁建的不错。
爸妈经常上午散步到刚开业不久的景田山姆会员店,感叹其商品种类齐全,品质优良。以后长沙也有了山姆会员店,他们也常去光顾。
爸妈在深圳两月有余。这是走向社会后,跟爸妈在一起生活最长的一次。本想留他们到5月,长沙阴雨季节结束再回长沙,他们还是要走。以后曾多次想他们冬天再来深圳。也许是长沙冬天有了暖气。也考虑年纪大了,离开干休所,医疗保障不好,令人担心。一年复一年,没有再来。
时光如箭,18年过去未再来深圳。如今想起来,心中难安…回想爸妈在深圳的日子,令人难忘。在一起的时情景永远留在无尽的思念中。
干休所里的生日
父亲的生日和众多军人父辈们一样,少小离家,记不清准确的生日时间。戎马生涯中没有过生日,直到离休步入晚年才开始过生日。老爷子大概记得生日是农历8月15中秋节前,就将中秋节定为自己的生日。生日与节日一起过,皆大欢喜。
在干休所,每年老爷子的生日所长、政委一行上午准时来祝寿。全家汇集,给老爷子祝寿、合影。开始几年在家聚,以后在宾馆餐厅、酒店聚。父亲的生日是全家欢聚的日子,几十年都如此。
70岁生日(91年五里牌28栋)
78岁生日(99年五里牌28栋)
2012年90周岁干休所所长一行家中祝寿
颁发身份证的早期,除有身份证入伍的军人外,也不知何故,军人一直都没有身份证。老爷子是用军队离休干部证乘飞机、火车。记得大概在2015年以后才有身份证,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就按申领那年中秋节前的日期,9月10日。从此父亲的生日就以此为准。其实在父亲55勋章证上,填的是22年7月出生,农历7月跟中秋节也接近,老爷子的生日追溯是如此曲折。
95周岁生日(2017年9月)
百岁生日
2022年9月10日父亲100周岁。上午干休所政委、卫生所主任、多年负责父亲保健的周医生、政工干事一行来家中祝寿,带来省军区机关书法家手书的寿字条幅、省军区专制的百岁寿盘(见下图)。老爷子是当年干休所健在的两位百岁寿星之一(另一原省军区政治部刘田仓副主任,曾住28栋一楼东的邻居) 。
干休所(后左起)刘干事、政委、周医生、卫生所王主任祝贺父亲百岁生日(20220910)
原父亲的警卫员夫妇(中)和干休所所长(右)祝贺父亲百岁干休所(后左起)
《致敬!百岁新四军老战士》PPT首页
致敬!百岁新四军老战士》PPT末页
老爷子百岁生日前夕,我们专门编辑制作PPT《致敬!百岁新四军老战士》,用各时期的老照片,回顾父亲从入伍新四军七旅参加革命起,走到今天百岁新四军老战士的历程。用新四军军歌作音乐背景的PPT。PPT的结尾,是重外孙女用稚嫩的声音,代表全家的晚辈给敬爱的父亲/爷爷(外公)/ 太爷爷(太外公) 祝寿!
百岁寿诞四世同堂(2022.9.10)
尽管疫情受限,老爷子高兴的度过百岁生日,他对我们说,安排的不错!
这是干休所最后一次给老爷子祝寿,是父亲和全家度过最后一个生日。是我们最后一次与父亲/爷爷(外公)/ 太爷爷(太外公) 的合影。回想父亲/百岁新四军老战士生日时的情景,泪目难舍,永远的留在记忆中。
结语
军队离职干部休养所,是军人父辈一生中最后的驻地。这仍响着起床、开饭、出操、下操、熄灯…的军号,门前挂着军事管理区的牌。
起初干休所的林荫道下,可见苍苍白发衬着红领章军人父辈不断走来,礼堂团拜会齐刷刷坐着三点红65式军装的他们;
以后林荫道下,零落可见手持拐杖的军人父辈缓步走来,会议室团拜会桌前坐着两排白发苍苍的他们;
抗战胜利70周年湖南省委书记到干休所慰问(201509)
右起卞兆干(原岳阳军分区政委)、父亲、刘俊(原省军区后勤副部长)
后来林荫道下,偶见轮椅上腰杆挺直,穿戴着各式衣帽的军人父辈,餐厅团拜会两台圆桌旁坐着他们和夫人。
老爷子的最后一次团拜会(2022.1.25)
如今林荫道下,已再难遇见那一代军人父辈,他们已渐渐的悄然远去…
人们惊讶,这些历经艰难困苦、曾吃不饱穿不暖、在枪林弹雨中幸存、身上带着战伤的军人父辈,为什么如此高寿?
也许是遇到过无数的生死,遇过各种风风雨雨,淡定、豁达、心际宽豁…;
有好友说,他们从死人堆走出后能幸存到今日,一定是基因强大!那是各时期的革命战争和毕生从事党和人民军人伟大事业锻造出的强大基因!
人民军队对参加各时期革命战争的老战士,留在部队离职休养怡养天年,让他们一生追随着军号声,这是他们高寿的重要因素。
军队离职干部休养所是军人父辈最后的驻地!他们从这渐渐远去,在这向终生热爱的人民军队作最后告别!
历史不会忘记,后辈不会忘记,载入人民军队史册的解放军离职干部休养所!
下章节:
三、老兵不死,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