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程灵素
看过金庸武侠的人大抵都不会忘记程灵素,男人如是女人亦如是。作为金庸笔下为数不多的心思玲珑却容貌平平甚至略显丑陋的女主角,程灵素最终的结局几乎是飞狐外传里留给读者最大的痛,而金庸对这个他自己也爱极了的女子却没有半点仁慈。
她无疑是一个让人容易生怜的女子,因为她的明知不被爱却仍然此情不移。因此胡斐理所当然地成了那个让人容易生恨的薄情郎,只因他面对这样一个女子,竟能薄情如飞絮。然而爱情没有仁慈也不会有别人眼中的理所当然,陷入爱情中的人只为自己的心,程灵素如此,胡斐也如此。
诚然,程灵素不是一个容易生情的女子,虽然她的容貌不足以给她带来骄傲。但我想她是骄傲的,对于尘世间的真情也是不屑的。这些骄傲和不屑或许缘于她的身世,或许缘于她赖以生存的本领,在她初遇他的时候,她对他,百般刁难。然而胡斐却欣然接受了她的刁难,他的接受使这个用毒用到对所有人怀疑的女子对他产生了好感,甚至对于这个让他产生好感的男人有了盼望,少女朦胧的情愫开始清晰,原本骄傲的心也开始变低。正如张爱玲遇见胡兰成,她的心变得很低很低,然而却是欢喜的,于是,她便成了尘埃里的花。一个骄傲的女人愿意为一个男人把心放低的时候几乎是一场灾难,除非她遇到的这个男人也同样爱她。显然,胡斐不是这样爱着程灵素的男人,他心心念念,朝思暮想和魂牵梦萦的那个女子叫袁紫衣,在意识到程灵素对他的一番情意之后他选择了大多数男人都会选择的杀伤力超过薄情负心的一种方式:和这个心爱着他的女子结拜兄妹。这结拜几乎把程灵素深藏心中的爱情梦想彻底打破---兄长和情郎隔着的岂止是道德伦理,聪慧如她者怎会不知胡斐的真实用意?他不忍告诉她却这样残忍的告诉了她,他的心里能够留给她的只是一个妹妹的位置。而她,一直是那样平静如水的女子,直到遇见他;她心里的爱一直矜持却无所畏惧,直到和他在天地之间结拜。那是她唯一的一次失态,唯一的一次对痛苦的发泄,然而他却故作懵懂,他的懵懂成了她在爱情这条路上永远看不到未来的绝望。然而程灵素没有因为程姑娘的称呼在胡斐口中变成了二妹而放弃对他的爱,她的爱一直坚定执着,事实上她一直有超乎她年龄的隐忍和坚强,或许也是这些不该在她身上保留的隐忍和坚强最终把她融入到了尘埃里。她曾经这样描述七星海棠:“这花的根茎花叶,均是奇毒无比,但不加制炼,不会伤人。你只要不去吃它,便死不了!”殊不知,她自己一直在心灵深处为自己炼制着比这七星海棠更毒的毒药,这种毒药就叫做痴情。爱情这件事,何尝不是不去碰它便相安无事,一旦爱错了人却执迷不悔就只有死路一条的?而她爱上他,服下了这毒药,纵使活着也是生不如死。
程灵素果然是死掉了,为了那个不爱她却一直被她深爱的胡斐。她的死虽然让无数人为她心碎,但对她这样女子而言何尝不是最好的结局,至少她不必在若干年后再眼睁睁的看着她的心上人爱上那个如空谷幽兰般静美出尘的绝代佳人苗若兰。倘若那时她尚在人间,她仍是生不如死。 -
“ 小妹子对情郎——恩情深, -
你莫负了妹子——一段情, -
你见了她面时——要待她好, -
你不见她面时——天天要十七八遍挂在心。” -
爱情就是这样无情和残忍,爱了就是爱了,不爱就是不爱,它不会去理会任何世人眼里的该或不该。 就算是程灵素这样死了,就算他自责她活着的时候没有把她天天挂在心上,她始终不是能够在他心中永存的那个女子,在他惊艳苗若兰美貌的那一刻,对佳人的倾心爱慕早已盖过了苗若兰问到程姐姐时他心中闪过的一丝惆怅。纵然他也是想念她的,但仅仅因为她是世间对他最好的女子,是他欠她的债而非他对她的情。 -
也许上天对她是怜爱的,她这样死,不管值不值得,至少留住了她的骄傲。
她无疑是一个让人容易生怜的女子,因为她的明知不被爱却仍然此情不移。因此胡斐理所当然地成了那个让人容易生恨的薄情郎,只因他面对这样一个女子,竟能薄情如飞絮。然而爱情没有仁慈也不会有别人眼中的理所当然,陷入爱情中的人只为自己的心,程灵素如此,胡斐也如此。
诚然,程灵素不是一个容易生情的女子,虽然她的容貌不足以给她带来骄傲。但我想她是骄傲的,对于尘世间的真情也是不屑的。这些骄傲和不屑或许缘于她的身世,或许缘于她赖以生存的本领,在她初遇他的时候,她对他,百般刁难。然而胡斐却欣然接受了她的刁难,他的接受使这个用毒用到对所有人怀疑的女子对他产生了好感,甚至对于这个让他产生好感的男人有了盼望,少女朦胧的情愫开始清晰,原本骄傲的心也开始变低。正如张爱玲遇见胡兰成,她的心变得很低很低,然而却是欢喜的,于是,她便成了尘埃里的花。一个骄傲的女人愿意为一个男人把心放低的时候几乎是一场灾难,除非她遇到的这个男人也同样爱她。显然,胡斐不是这样爱着程灵素的男人,他心心念念,朝思暮想和魂牵梦萦的那个女子叫袁紫衣,在意识到程灵素对他的一番情意之后他选择了大多数男人都会选择的杀伤力超过薄情负心的一种方式:和这个心爱着他的女子结拜兄妹。这结拜几乎把程灵素深藏心中的爱情梦想彻底打破---兄长和情郎隔着的岂止是道德伦理,聪慧如她者怎会不知胡斐的真实用意?他不忍告诉她却这样残忍的告诉了她,他的心里能够留给她的只是一个妹妹的位置。而她,一直是那样平静如水的女子,直到遇见他;她心里的爱一直矜持却无所畏惧,直到和他在天地之间结拜。那是她唯一的一次失态,唯一的一次对痛苦的发泄,然而他却故作懵懂,他的懵懂成了她在爱情这条路上永远看不到未来的绝望。然而程灵素没有因为程姑娘的称呼在胡斐口中变成了二妹而放弃对他的爱,她的爱一直坚定执着,事实上她一直有超乎她年龄的隐忍和坚强,或许也是这些不该在她身上保留的隐忍和坚强最终把她融入到了尘埃里。她曾经这样描述七星海棠:“这花的根茎花叶,均是奇毒无比,但不加制炼,不会伤人。你只要不去吃它,便死不了!”殊不知,她自己一直在心灵深处为自己炼制着比这七星海棠更毒的毒药,这种毒药就叫做痴情。爱情这件事,何尝不是不去碰它便相安无事,一旦爱错了人却执迷不悔就只有死路一条的?而她爱上他,服下了这毒药,纵使活着也是生不如死。
程灵素果然是死掉了,为了那个不爱她却一直被她深爱的胡斐。她的死虽然让无数人为她心碎,但对她这样女子而言何尝不是最好的结局,至少她不必在若干年后再眼睁睁的看着她的心上人爱上那个如空谷幽兰般静美出尘的绝代佳人苗若兰。倘若那时她尚在人间,她仍是生不如死。 -
“ 小妹子对情郎——恩情深, -
你莫负了妹子——一段情, -
你见了她面时——要待她好, -
你不见她面时——天天要十七八遍挂在心。” -
爱情就是这样无情和残忍,爱了就是爱了,不爱就是不爱,它不会去理会任何世人眼里的该或不该。 就算是程灵素这样死了,就算他自责她活着的时候没有把她天天挂在心上,她始终不是能够在他心中永存的那个女子,在他惊艳苗若兰美貌的那一刻,对佳人的倾心爱慕早已盖过了苗若兰问到程姐姐时他心中闪过的一丝惆怅。纵然他也是想念她的,但仅仅因为她是世间对他最好的女子,是他欠她的债而非他对她的情。 -
也许上天对她是怜爱的,她这样死,不管值不值得,至少留住了她的骄傲。
(二)菊残犹有傲霜枝——凌霜华
人淡如菊出自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的《典雅》: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此后人淡如菊这四个字便成为汉人追求品格高尚的最高境界,而一千多年之后金庸在自己的作品《连城诀》里用这四个字作为一个章节的标题来形容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凌霜华,六月飞霜的霜,绝代风华的华。少年时看金庸的武侠,最不忍读的便是这造就了凌霜华的《连城诀》,这部被喻为东方的《悲惨世界》的武侠名著果然毫不留情地在刀光剑影中展示了一个血腥并且残忍的悲惨世界。读这本书时总觉后背有阵阵凉意,时不时令人毛骨悚然。书中描写的卑劣、自私、残忍的人性本质让人不禁对世间的真情产生怀疑,而凌霜华是一切残忍血腥中唯一的一丝馨香。
连城诀里写尽人间的虚伪和残酷:父子情,夫妻情,兄弟情,姐妹情,情情皆虚,只为一个名和利,世间真情顿时成空,而凌霜华和丁典却在这样的世道里,这样的人性面前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凄美爱情。爱情凄美的最高境界无非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而金庸笔下的生死绝恋并不鲜见,像胡一刀和胡夫人,张翠山和殷素素,甚至黄蓉和郭靖,但凌霜华和丁典的爱情却比生死绝恋更让人心疼,因为他们在世间时并没有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人淡如菊,也坚毅如菊。两个爱菊之人因为菊而相识,因为菊而相知相爱,因为菊而相守,从头到尾,他们似乎在用菊花的秉性来验证着他们不屈不挠的爱情:不负自己的心上人。为了不负,她可以毁去容貌,拒嫁他人;为了不负,他可以忍辱负重,在她父亲的大牢里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为了不负,她宁死也不肯出卖他的信任,被自己的亲生父亲生生活埋。也许上天对他们的安排是残忍的,但终究也不忍辜负他们刻骨铭心的相爱,于是他派来了狄云,让他们今生无望的爱情在来生里有了圆满--- -生不同衾死同穴。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一首连城诀葬送了父女天生的骨肉亲情,却葬送不了两个爱菊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直到死前的最后一刻他们也没有把对方忘怀。“丁郎丁郎,来生来世,再做夫妻”......当凌霜华被凶残的父亲装入棺木活埋时,当她的生命在窒息中缓缓的消失时,她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刻下了他对情郎的这些话语。
凌霜华,六月飞霜的霜,绝代风华的华。少年时看金庸的武侠,最不忍读的便是这造就了凌霜华的《连城诀》,这部被喻为东方的《悲惨世界》的武侠名著果然毫不留情地在刀光剑影中展示了一个血腥并且残忍的悲惨世界。读这本书时总觉后背有阵阵凉意,时不时令人毛骨悚然。书中描写的卑劣、自私、残忍的人性本质让人不禁对世间的真情产生怀疑,而凌霜华是一切残忍血腥中唯一的一丝馨香。
连城诀里写尽人间的虚伪和残酷:父子情,夫妻情,兄弟情,姐妹情,情情皆虚,只为一个名和利,世间真情顿时成空,而凌霜华和丁典却在这样的世道里,这样的人性面前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凄美爱情。爱情凄美的最高境界无非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而金庸笔下的生死绝恋并不鲜见,像胡一刀和胡夫人,张翠山和殷素素,甚至黄蓉和郭靖,但凌霜华和丁典的爱情却比生死绝恋更让人心疼,因为他们在世间时并没有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人淡如菊,也坚毅如菊。两个爱菊之人因为菊而相识,因为菊而相知相爱,因为菊而相守,从头到尾,他们似乎在用菊花的秉性来验证着他们不屈不挠的爱情:不负自己的心上人。为了不负,她可以毁去容貌,拒嫁他人;为了不负,他可以忍辱负重,在她父亲的大牢里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为了不负,她宁死也不肯出卖他的信任,被自己的亲生父亲生生活埋。也许上天对他们的安排是残忍的,但终究也不忍辜负他们刻骨铭心的相爱,于是他派来了狄云,让他们今生无望的爱情在来生里有了圆满--- -生不同衾死同穴。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一首连城诀葬送了父女天生的骨肉亲情,却葬送不了两个爱菊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直到死前的最后一刻他们也没有把对方忘怀。“丁郎丁郎,来生来世,再做夫妻”......当凌霜华被凶残的父亲装入棺木活埋时,当她的生命在窒息中缓缓的消失时,她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刻下了他对情郎的这些话语。
对《连城诀》里的人物不敢记忆,唯独这位外柔内刚的痴情女子,令人无法忘怀。
(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绛雪
梅绛雪正是人若其名。她寒梅一样的坚毅清高,飞雪一样的圣洁飘逸,可惜的是她是绛雪。红色的雪,血染的雪,仿佛暗示了她悲剧的人生。
卧龙生的《绛雪玄霜》不曾细读,记忆中留存的仅仅是电视剧《雪花神剑》中绛雪的点点滴滴。这个女人让人感动和心疼的点点滴滴。
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像她一样美貌聪慧清高脱俗的绝世女子竟会死心塌地地爱上一个愚蠢懦弱又优柔寡断的方兆南,并且为了这个从来不曾爱她的男人付出了一切也隐忍了世间的一切悲伤。或者这就是爱情,看似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而实则旁观者永远看不懂但当局者永远都十分明白的一种特殊的感情。绛雪对她的方大哥就是这样的感情,从他们相见的那一刻起,她就注定是他的。她的身世几乎造就了她一世的悲哀,因为在所谓的名门正派长大的迂腐到骨子里的方兆南似乎不是在找寻一个完美的妻子,而是在苦心孤诣的寻找名门正派眼中同样名门正派的传人。梅绛雪,在魔教长大,她的师傅是一个万人眼中十恶不赦的大魔头。于是,她的美貌,她的善良,她无与伦比的智慧,她绝世的才华和宽厚博大的心胸在魔教妖女的屏障下成为了方兆南眼中的尘埃,这一切远不及陈玄霜头上的名门正派的头衔。绛雪是个怎么心比丽容的女子,只有在这个她深爱的男人面前,她清高的面纱下的那张皎洁如月的面孔才会在清新的湖面上清晰起来,那一个夜晚她拉着他在湖上的凉亭里许下了她一生一世的心愿。天地为证,月神为鉴,她成了他名义上的妻子,而他却是她心中唯一的小丈夫。那时她心中定是万分的欢喜,没有理会他的懵懂和愕然,没有理会他空洞的眼神里少了那份和她一样的情意,的确,他对她,从来不曾有情,即使她为了他做了所有世间只有有情人才能做的事。
她喜欢雪,于是喜穿白衣;她的心玲珑却又孤寂,于是她擅长用款款的笛音倾诉她内心深处深藏的情意。她和那个男人约定,笛音便是她召他相见的呼唤,然而他没有守住,在那个她最痛苦的时刻,她的笛音在静寂的黑夜里像杜鹃的悲啼一样划过长空,而他终究没有舍弃那个依偎在他怀里的女子,任凭她的心痛伴随着笛音一起令人肝肠寸断,那一刻,他心里想到的仅仅是不负那个他爱着也同样爱着他的陈玄霜,而完全忘记了绛雪曾经是他一夜的妻子,更曾经怀过他的孩子。
月下盟约,于绛雪而言只是她一个人和上天的约定。而她在经历了所有的苦难之后却始终没有摒弃她善良的本性,为了她的妹妹,那个本是情敌的女人,她舍弃了这个她最爱的男人,远走天涯。原著中绛雪跳崖而死,而剧中绛雪却抛开凡尘,悬壶济世,想是编剧不忍让这样一个女子承受这样不堪的命运,于是让她的生命在经过了暴风雨无情的蹂躏之后得以重新获得灿烂。然而她始终还是那个令人心疼的滴血的女子,因她的痴情,因她的为爱而爱。
相爱的相濡以沫,不爱的相忘于江湖。
卧龙生的《绛雪玄霜》不曾细读,记忆中留存的仅仅是电视剧《雪花神剑》中绛雪的点点滴滴。这个女人让人感动和心疼的点点滴滴。
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像她一样美貌聪慧清高脱俗的绝世女子竟会死心塌地地爱上一个愚蠢懦弱又优柔寡断的方兆南,并且为了这个从来不曾爱她的男人付出了一切也隐忍了世间的一切悲伤。或者这就是爱情,看似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而实则旁观者永远看不懂但当局者永远都十分明白的一种特殊的感情。绛雪对她的方大哥就是这样的感情,从他们相见的那一刻起,她就注定是他的。她的身世几乎造就了她一世的悲哀,因为在所谓的名门正派长大的迂腐到骨子里的方兆南似乎不是在找寻一个完美的妻子,而是在苦心孤诣的寻找名门正派眼中同样名门正派的传人。梅绛雪,在魔教长大,她的师傅是一个万人眼中十恶不赦的大魔头。于是,她的美貌,她的善良,她无与伦比的智慧,她绝世的才华和宽厚博大的心胸在魔教妖女的屏障下成为了方兆南眼中的尘埃,这一切远不及陈玄霜头上的名门正派的头衔。绛雪是个怎么心比丽容的女子,只有在这个她深爱的男人面前,她清高的面纱下的那张皎洁如月的面孔才会在清新的湖面上清晰起来,那一个夜晚她拉着他在湖上的凉亭里许下了她一生一世的心愿。天地为证,月神为鉴,她成了他名义上的妻子,而他却是她心中唯一的小丈夫。那时她心中定是万分的欢喜,没有理会他的懵懂和愕然,没有理会他空洞的眼神里少了那份和她一样的情意,的确,他对她,从来不曾有情,即使她为了他做了所有世间只有有情人才能做的事。
她喜欢雪,于是喜穿白衣;她的心玲珑却又孤寂,于是她擅长用款款的笛音倾诉她内心深处深藏的情意。她和那个男人约定,笛音便是她召他相见的呼唤,然而他没有守住,在那个她最痛苦的时刻,她的笛音在静寂的黑夜里像杜鹃的悲啼一样划过长空,而他终究没有舍弃那个依偎在他怀里的女子,任凭她的心痛伴随着笛音一起令人肝肠寸断,那一刻,他心里想到的仅仅是不负那个他爱着也同样爱着他的陈玄霜,而完全忘记了绛雪曾经是他一夜的妻子,更曾经怀过他的孩子。
月下盟约,于绛雪而言只是她一个人和上天的约定。而她在经历了所有的苦难之后却始终没有摒弃她善良的本性,为了她的妹妹,那个本是情敌的女人,她舍弃了这个她最爱的男人,远走天涯。原著中绛雪跳崖而死,而剧中绛雪却抛开凡尘,悬壶济世,想是编剧不忍让这样一个女子承受这样不堪的命运,于是让她的生命在经过了暴风雨无情的蹂躏之后得以重新获得灿烂。然而她始终还是那个令人心疼的滴血的女子,因她的痴情,因她的为爱而爱。
相爱的相濡以沫,不爱的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