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秋天,健康童行——马克唐镇中心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健康入秋 预防在先
夏秋之交,是一段充满诗意与希望的时间。它让我们在自然的变换中,深刻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不息。在这美丽的季节更替之际,我们要加强传染病防控意识,提高预防能力,呵护幼儿健康,共同书写健康与希望的篇章。
01流行性感冒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传播途径流感病毒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主要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预防措施①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醒孩子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并运用七步洗手法洗手。②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以提高孩子的自身免疫力。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人群聚集场所。
02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及呼吸道飞沫传播,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会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①勤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②定期对孩子使用的餐具、玩具和其他物品进行清洗、晾晒、消毒。
③家里要定期开窗通风,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
03疱疹性咽峡炎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病毒及肠道病毒所致,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进食被肠道病毒污染的食物,密切接触患者的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其污染的手、玩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主要症状
▲潜伏期(3—5天):可无任何症状,但病毒会在体内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可达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黏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3—4天):低烧或退烧,水疱破溃形成浅溃疡,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现象。
预防措施
①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②勤清洁。定期对孩子的餐桌、玩具、门把手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做好卫生清洁工作。
③常通风。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室内应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④勤测体温。勤测体温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健康情况,如孩子发烧应及时进行就医。
04诺如病毒性肠胃炎
什么是诺如病毒性肠胃炎?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
接触感染诺如病毒的病人的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环境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主要症状
幼儿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
①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督促孩子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
②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冷食品或未煮熟煮透的食物。
③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05水痘
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
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0—24天,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皮肤及黏膜上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预防措施
①接种水痘疫苗。
②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共用毛巾。
③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06结核病
1、及时就诊
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2、患者隔离
(1)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2)吐痰时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的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3)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4)居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3、提高免疫
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感染结核。
4、接种疫苗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预防儿童重症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
07艾滋病
(1)性传播: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接触”,这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机率越高。
(2)血液传播:输入受到感染的血液,合用受到污染的针头、针管或其他锐器。
(3)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怀孕、生孩子过程和喂奶也可能会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08腮腺炎
1. 大多数患儿最早以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并有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头痛、咽痛、腮腺部位疼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少数患儿在腮腺肿大的1~2天前出现发热、头痛、呕吐、食欲不佳等全身不适症状,继而出现一边或双侧耳下的疼痛,即腮腺肿大。 2. 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周围扩大,边沿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 3. 吃饭张口、言语、咀嚼食物、吞咽,尤其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小宝宝患腮腺炎时易流口水。 4. 严重腮腺炎患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脑膜炎(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变)、胰腺炎(呕吐、上中腹疼痛与压痛)、睾丸炎(睾丸或附睾丸肿痛)等。
1
呼吸道传播
腮腺炎病毒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2
接触传播
与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密切接触,如接触被病 毒污染的衣物、玩具等均可传播。
3
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腮腺炎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09麻疹
麻疹有哪些临床表现?
● 麻疹从暴露的潜伏期到前驱症状出现,主要是卡他症状持续平均2~4天。
● 典型的麻疹首先表现为发热,体温达39~40℃,可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
● 在发热2~5天后出现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屑,2~3周消退。
● 疹退同时体温也下降到正常,病情自愈。
● 麻疹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中耳炎、脑炎,其中以肺炎常见。并发症是引起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 预防措施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 保持双手清洁,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要立即洗手。
★ 如果出现发热、红色皮疹、咳嗽等症状时,要尽快到医院诊治。去医院就诊时应戴上口罩。
★ 患者应根据医嘱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或休息,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无免疫力的人群。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什么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虽然流脑和流感都是呼吸道传染病,都是在冬春季节高发,但本质不同,流脑是细菌性传染病,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
感染后往往表现为局部粘膜感染,而无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携带状态,只有不到1%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
流脑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严重的有爆发型流脑,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婴幼儿患者病情一般比较凶险,常表现为睡眠不安、突然尖叫、两眼凝视不动,甚至抽搐。
①保证良好的卫生习惯
流脑病菌对日光、干燥、寒冷、湿热及消毒剂耐受力很差,所以要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的清洁,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②增强自身免疫力
加强锻炼、按时作息、充足睡眠,合理膳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③佩戴口罩
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带孩子到病人家去串门,尽量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商场、电影院等;如非去不可,应戴上口罩。
④如有症状,及时就医
在流行病高峰季节里,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时,应提高警惕。若出现高烧不退、咽喉肿痛、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精神不好、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温馨提示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的水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2.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到无证摊贩、小店或饮食店买东西吃,不吃“三无”食品,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游玩,避免接触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患者,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
5.多注意观察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到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7.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免疫接种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8.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这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9.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10.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