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没有课件的公开课《渔家傲 秋思》

浚县实验初级中学 戴文秀
创建于2024-11-10
阅读 28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浚县实验初级中学  戴文秀

准备工作

        在准备《渔家傲 秋思》这堂公开课时,我决定不使用任何课件,而是通过传统的方法来授课。首先,我仔细研读了这首古诗词,深入理解其背景和内涵。《渔家傲 秋思》不仅是对边塞秋天的描绘,更是表达了诗人范仲淹的忧国思家之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我在备课时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包括范仲淹的生平、宋代的社会背景以及诗词的赏析文章。这些资料帮助我构建了一个丰富而立体的教学框架,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

课堂导入

        课堂开始时,我并没有立即进入正题,而是通过一段简短的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范仲淹的生平和他所处的时代。接着,我引导学生朗读整首诗,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并在这首词旁边标出了全词及部分字句翻译,每一处都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与诗意想象。

非“读”不可

诗词教学,非“读”不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我设计了多个朗读环节。首先是齐声朗读,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然后是分组朗读,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段落进行朗读,互相点评。最后是个人朗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诗词的理解。通过这些朗读活动,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诗句,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画中悟情

       为了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我安排了一个特别的环节——让学生在黑板上还原画面。大雁、千嶂、长烟、落日、孤城这些意象被学生在黑板上完美演绎。这些画面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梳理结构

        为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诗词的结构和内涵,我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安排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幅思维导图,从诗的结构、意象、情感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黑板上摆满了粉笔盒和学习资料,学生们积极讨论,认真绘制。通过这一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课后心得

        课后,我与几位同事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了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大家一致认为,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时间分配上还需要更加合理,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深刻体会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感受。未来,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结语

        此次《渔家傲 秋思》公开课不仅是一次教学实践,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经历,我不仅收获了教学上的经验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我更加坚定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 28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