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素养之灯 照美育之路】“双新”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张 帆
创建于2024-11-10
阅读 88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美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它融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人格教育等于一体,潜移默化地影响人、陶冶人,促进身心和谐统一和健康发展。

      落细、落小、落实艺术新课标、打造艺术课程活力课堂,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美育浸润行动、稳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着力点。鉴此,美术组几位教师特地参加了“名师之路”举办的“执素养之灯 照美育之路——‘双新’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巧手再生美——藏在手作中的美育

      想象力是儿童心灵的翅膀。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儿童的观察和想象,并能进行多方构思和尝试,从而提高孩子们“因势造型”创造新形象的能力是教师在学生手工课中的重点。黄勇老师关于“瓶子的联想”和朱敬东老师及其团队以项目化学习构建的“流浪椅子新生计划”就是让“废旧物品”在孩子们的想象和巧手中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西安的张敏仓老师的面塑课《我的家乡味》则展现了另一个关于塑造的美好世界。

巧思创造美——藏在故事中的美育

      童年都是从美好的故事开始。如何让一只落单并因环境污染变成笨鸟的金乌,在美的装扮下,爱的帮助下,奇思妙想的助力下,爬上高高的树,实现那个重新飞回天空的大大的梦呢?魏瑞江老师和他的团队将在研讨会上展现“笨鸟高飞”大单元整体课程,不仅充溢着童趣、童思以及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智慧,而且也活灵活现地将“美育浸润”到课堂的时时处处。

巧目发现美——藏在生活中的美育

      眼中有物,满目皆可生香。孩子眼中的世界皆是上天最美的礼物。小小一粒米的前世今生,也会被孩子们演绎的如此淋漓尽致。马小芹老师《大地妈妈的礼物》将充分展现在核心素养之下如何将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双向融合。

      本次参加“名师之路”,老师们宛如经历了一场知识与智慧交织的盛宴,收获满满。在教学方法上,领略到名师们多样化的技巧。他们善于运用情境创设,轻松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让抽象知识变得鲜活。同时,小组合作的巧妙组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在课程设计方面,名师展现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令人赞叹。从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到教学环节的丝丝入扣,每个步骤都体现出对学生学情的深刻洞察。更重要的是,老师们深刻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名师们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反应,用巧妙引导代替生硬灌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次学习,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文字:张帆

图片:张帆 路璐

初审:陈鑫莉

复审:苗琪俊

终审:韩清华

阅读 88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