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揽一缕秋阳,时光恬淡;拾取一抹教研之辉,岁月馥郁。为深入落实新课标,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24年11月6日上午罗吉红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五上习作单元《17松鼠》第二课时的教学。罗老师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呈现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本次活动分为观摩课例和教学研讨两个环节,全体高段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展课堂风采
活动伊始,全校高段语文老师走进课堂,聆听罗老师执教的五上《松鼠》第二课时。罗老师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围绕“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这一语文要素设计教学,紧扣课后习题让学生梳理相关信息,关注说明文不同的表达特点,教学思路清晰,师生互动和谐,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教学效果良好。
研语文风韵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课后全体高段语文组教师在周红霞组长的组织下,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氛围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评课,深入地分析和评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说明文与习作单元的教学经验,分享收获。
罗老师向大家具体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并对课堂效果进行反思。统编五上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单元,也是一个习作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条:一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二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有更加聚焦的目标指向,围绕习作要素,《松鼠》一课的学习目标中,选取了“分条梳理信息”、聚焦于“感受说明文的不同语言风格”两个学习要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说明文的“不同语言风格”,围绕课后习题对“松鼠外形”“松鼠搭窝”“松鼠换毛产仔”三个方面进行有重点的对比学习。
《松鼠》是一篇儿童喜闻乐见、富有童趣的说明文,为了让学生感受《松鼠》与其他说明性文章表达的不同风格,老师创造了多种对比情境,引导学生在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中“言法兼得”。
一、比较阅读,明晰语言风格
(一)想象画面比
《松鼠》的语言文字画面感丰富、具体可感,在充分想象“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之后,再对比读《中国大百科全书》,学生对两种语言风格有了“第一印象”。
(二)品析语言比
如果说“比画面”是“初见印象”,深入文本比语言则是学生“与文字的灵魂相遇”。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本课“有意思”的表达,另一方面适时、密切地关联《中国大百科全书》。读着、比着,两篇文章的风格之“异”就清晰可见了。
(三)角色扮演比
语言的应用情境需要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创设了“动物讲解员给孩子们介绍松鼠”、“博士的发言”两种不同情境,并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真实体验到不同的表达风格,并理解了不同表达方式的运用语境的不同。
教学中不仅立足文本从课文中明风格,还横向联系单元板块,进行了前后勾连,突破教学难点。前比语言平实的普通说明文《太阳》,后比优美的散文诗《白鹭》。通过多层次对比,学生逐步深入地感受了说明文的表达风格的丰富性,为学生写出不同风格的说明文提供可能。
二、读写融合,开放多元表达
由读到写,将《白鹭》的部分片段进行改写,既是本节课所学的运用,又为“初试身手”的教学作好铺垫。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成长也是多个维度的:
1.搜集信息意识。改写《白鹭》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有目的”搜集信息的意识。
2.写出不同风格。学生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自由选取不同的风格写“自己的”说明文。从课堂上学生的呈现来看,有的生动风趣、有的严谨简明……学生不仅学到了表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表达的乐趣。
六(1)班周红霞老师:
教育不是教会了学生什么、而是使学生发现课本以外的东西……
今天听了罗老师执教的《松鼠》一课,我收获颇丰。仔细想来,罗老师这节课亮点很多,我略选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课前准备充分,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图片、文字),课件制作精美。
二、教学目标明确
整堂课的设计以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说明顺序,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举,年段目标把握准确。
三、环节清晰有序
师生展示资料——整体把握——分段学习——写法渗透——拓展延伸,时间的分配也恰到好处。
四、教学民主、和谐,教师角色把握准确,表现出“三实”一一朴实、真实、扎实,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得到落实,其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3)班熊欠老师:
一、从教学设计来看:瞄准本单元习作要求,立足素养
二、从学生主体来看:以人为本,润物无声
三、从教学手段来看:多措并举(朗读、想象、表达、对比阅读),引人入胜
四、从教学方法来看:有教无类,赋能课堂
五、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法扎实,功底深厚。
六(4)班汪淑莉老师:
1. 罗老师的这节课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课件实用有效。
2.我最喜欢的部分时罗老师设计的对比阅读这部分,老师重点关注课后习题,重点关注文艺说明文的特点,语言生动、活泼具有画面感,读起来很有趣。
3.这节课的难点是改写,罗老师安排的是改写《白鹭》的片段,经过前面老师的引导,学生写起来就很轻松。
五(2)班赵吕芳老师认为,罗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整个课堂氛围超级活跃!而且罗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多种方法的读,让学生们在阅读中感悟,真的是太棒了!罗老师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们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思考,比如让学生们想想自己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松鼠这样的小动物,还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尝试用说明性文字改写白鹭,这样既锻炼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又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4)班方凤莲老师:
一、紧扣课标,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罗老师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结合课标年段要求、年段特点、单元语文要素制定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课时划分合理
根据教学目标,罗老师将第一课时划分为学习生字词,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第二课时首先回顾上节课梳理的相关信息,再紧扣课后习题,选取与习题对应的段落,对比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为单元习作做准备,内容的取舍合理。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落实和学生方法的习得
教学中,罗老师设置四个学习任务,以教——扶——放的方式,引导学生落实读、比、说、写的过程。
四(1)班邓艳老师:
1.立足大单元教学,设计任务群,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
2.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3.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4.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5.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四(2)班周骊颖老师:
罗老师在本堂课教学中,教姿教态大方从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耐心温柔。
在教学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举手发言都非常踊跃积极。
教学环节紧紧相扣,运用了对比的方法突出讲解了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让学生能很快很清楚的把握好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进行小练笔,很好把习作单元的要求融合到本单元课文教学中,让学生学有所懂,学有所用。
不管是罗老师的课前认真且充分的准备,还是上课时大方从容的教资教态,以及罗老师的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都是非常值得我去学习的。
四(5)班李娟老师:
罗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整堂课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将知识点巧妙地设计到情境当中去,从不同的两种场景,体会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的特点,让学生能够习得说明方法,在读、比、说的过程中去学会抓住语言特点,学有所获。
最后,罗玲玲副校长给全体老师们分享了习作单元与说明文的教学策略,指导全体语文教师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并对罗老师的课做了点评:
一、聚焦习作单元的特点,习得习作方法。
1.以课文为例子,抓重点段品读,学习、赏析、借鉴,总结读、比、说的方法。
2.对比性的赏析,紧扣课后的习题,聚焦两个片段,放手让孩子说,设计巧妙。
3.在情境中用不同角色介绍,感受不同情境,不同文本,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
二、搭好习作指导的支架,运用方法改写。
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抓住事物特点细致描写的方法,学习《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借助资料改写语段,使它具有说明文的风格,为习作教学打下了基础。
2.学生当堂完成语段的改写,有质量。
教学是核心,教研是灵魂。生动的课,深刻的思,精彩的评。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此次语文教研活动,老师们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碰撞出不一样的思想火花。“教”无止境,“研”绵不绝。相信在之后的学习中,老师们也会不断探索以及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图片:熊 欠
撰稿:方凤莲
审核: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