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第三小学4.1班少数民族传统特色展示《迎接的礼仪》主题实践课

阅读 2198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诗意。走进校园,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告别秋天,迎接新的节气。教学楼里蒙古语和汉语文的洪亮朗读声,瞬间把整个民族荣誉感拉满。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习俗和传统文化。比如:熬奶茶、迎宾礼、奶食品的制作、服饰文化、饮食礼仪、酒文化等。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们对蒙古族文化的了解大多数来源于网络,今天巴彦淖尔市第三小学的老师和家委们组织了用家长课堂主题活动来给孩子们讲授蒙古族礼仪文化。

首先由乌吉孟花老师讲述蒙古奶茶的制作方法,熟练的蒙古语,母亲般慈祥的眼神,叙述着奶茶的来源和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

呼琴图和珠兰也着急的尝试起来,俩个孩子配合的非常默契。最后奶茶熬好了,乌老师说鲜牛奶是奶茶的灵魂,珠兰小心翼翼的把牛奶倒入熬好的奶茶中搅拌,美味的奶茶做好了!

乌老师细心的为孩子们讲述蒙古族敬茶的礼仪。

第二环节:蒙古包子的制作

老师和家委们负责前期工作:揉面、揪面。

老师们负责蒙古包子的教学和协助,家长负责排忧解难,大家各司其职,忙的不亦乐乎!

孩子们都动起手来,原来只是家长们过度保护孩子,本以为今天只是“演习”,没想到孩子们动起手来毫不逊色于家长,一开始的包子有点儿奇形怪状,慢慢的一个比一个成功,很快我们的包子就办好了!人多力量大,这就是凝聚力的魅力!

看着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包子,大家都开心的合不拢嘴!

家委们端着这些“小可爱”放进蒸笼里,等待美味的包子诞生!

吃包子啦!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包子,口水垂涎欲滴,女孩子们着急的找筷子,而男孩子们有的找筷子,有的等不及了,直接用小手抓起来放到嘴里,真是乐不思蜀。

     第三部分:蒙古族接待礼仪

     孩子们手握哈达现在走廊两侧,额校长、安校长以及学校骨干老师和家委们带头传授经验。


       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以其独特的礼仪和习俗接待客人。献哈达是蒙古族最隆重的礼节之一,用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哈达通常是蓝色的,象征着蓝天一样的纯洁和吉祥。

献茶也是蒙古族接待客人的重要礼仪之一。主人会向客人敬上奶茶,并配以炒米、奶食品等。

蒙古族男女都喜欢穿长袍、短褂、靴子等,颜色尚蓝,深蓝者多,极少穿青色上衣。妇女喜穿红、绿、天蓝色的。乌老师细心的为孩子们一步一步的讲述着,孩子们听的特别认真。

桑萨尔爸爸用熟练的蒙古语为孩子们讲述的羊肉的饮食文化和结构,孩子们听的特别认真!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蒙古族礼仪家长课堂主题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情节更加根深蒂固!

活动结束后,乌老师为本次家长课堂的家委们颁发证书。

蒙古族文化礼仪介绍:

生活方式:

蒙古族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文化特点。他们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善于驯养牧畜,如羊、牛、马、骆驼等。

语言与文字:

蒙古族使用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族的文字历经蒙古文、八思巴文、清朝满文和现今的蒙古文等几个阶段。现今的蒙古文是自上而下、自左至右书写的,具有独特的书写风格。服饰与饮食:蒙古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具有民族特色。男性主要穿长袍、马褂,头戴高尖帽,腰间系宽腰带。女性服装多为长袍,绣有精美图案,佩戴各种饰品。蒙古族饮食以肉类为主,如羊肉、牛肉等,喜欢食用奶制品,如奶茶、酥油、奶酪等。

音乐与舞蹈:

蒙古族音乐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旋律,长调、短调、快歌、慢歌等多种曲调相互交织,形成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蒙古族舞蹈以马头琴伴奏,舞蹈动作模仿骑马时的姿态,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传统节日:

蒙古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那达慕、蒙古族新年、敖包节等。那达慕是蒙古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意为“娱乐竞技”,会进行摔跤、赛马、射箭等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展示蒙古族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信仰与宗教:

蒙古族信仰上天和自然,尊崇自然神灵。古代蒙古族信奉萨满教,后来逐渐接受藏传佛教。蒙古族宗教活动丰富多样,如祈雨、祭祀、焚香等。

阅读 219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