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教研   赋能成长

——记鹿城小学小花山校区五六年级数学单元组2024年秋季学期第五次教研活动

心随钟摆
创建于11-09
阅读 41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给老师们一个互相交流、探讨的平台,提高备课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11月7日上午,鹿城小学小花山校区五六年级数学单元组在六(1)班教室开展2024年秋季学期第五次教研活动。

      活动流程:

一、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

二、数学课后延时服务有效性的措施交流。

三、交流教学中的困感。

四、单元组长对单元组工作提建议。

      一、潘丽老师对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进行教材分析

      首先,潘丽老师组织学习了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潘老师从单元教材分析、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材例题解析、教学实施建议五方面来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到这一单元结束,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已经基本结束。

教材编写特点:

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估测意识、策略。

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本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为线索,借助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方法开展学习,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还体验了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使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单元教学建议:

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

2.注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潘丽老师对数学课后延时服务的有效性措施进行交流。

      潘老师结合自己日常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有效做法,从四个方面进行交流:(一)教学内容设计分层作业与个性化辅导;(二)教学方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三)教师专业发展定期培训与研讨;(四)评价与反馈机制多元化。

     (一)教学内容设计分层作业与个性化辅导。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作业分为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在课后延时服务中,为学习困难的学生着重辅导基础作业,确保他们对课堂知识的基本掌握;对中等生提供提高性作业的指导,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拓展性学习,如数学竞赛知识、数学史研究等。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优势和薄弱环节。依据档案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辅导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趣味数学与实践活动引入趣味数学元素,如数学游戏、数学魔术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这些趣味活动,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校园内建筑物的高度、计算操场的面积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后延时服务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安排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小组任务,如数学课题研究、数学难题讨论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进行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如播放数学动画、展示数学模型等。通过直观的视觉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的旋转时,可以播放动画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图形的变化规律。运用数学软件辅助教学,如几何画板。教师可以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利用几何画板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数学规律。例如,通过改变函数的参数,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

      (三)教师专业发展定期培训与研讨。

      学校应定期组织数学教师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相关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的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通过培训,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学质量。开展数学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之间分享课后延时服务中的教学经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通过研讨活动,教师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教学反思与自我提升教师要定期对自己的课后延时服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例如,思考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等。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关注数学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教师可以阅读相关的教育书籍和期刊,参加线上线下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四)评价与反馈机制多元化。

       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中的学习表现。评价内容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能力、实践活动成果等。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颁发小奖品、表扬信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反馈机制的建立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教师要及时向学生反馈他们在课后延时服务中的学习情况,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向自己反馈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中的学习情况,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的监督和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交流教学中的困惑。 

     结合近期教学中遇到的困惑:1.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时学生易出错;2.对方程的概念不理解;3.解方程时学生容易出错。结合近期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四、单元组长对单元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潜能生的辅导,对潜能生的辅导重点要落实到中午和课后延时服务的数学辅导课上。

      2.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备课,改本,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3.认真做好每天的计算训练,加强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简便计算和解方程的训练。

     4.加强学生学习方式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作业习惯。

  教育的魅力在于钻研创新,小花山校区五六年级数学单元组将继续深化“双减”政策实施,聚焦于“赋能增效”的发展目标。以校本教研为核心,促进全体数学教师技能精进与教育理念更新,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稳健前行,共同开启数学教育的新征程。

一审一校:张琼臻

二审二校:李忠梅

三审三校:罗正荣

监制:李文伟

阅读 41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