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一)
在幼儿园,建构区被誉为“塑造工程师的地方”,它作为一种融操作、思维、艺术与创造于一体的活动深受幼儿喜爱,对其发展具有独特价值。。

观察对象:灿灿、六一
观察区:大厅建构区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建构技能,提高幼儿创造力和同伴之间交往能力以及幼儿创新的建构经验。
建构区很受幼儿的欢迎,灿灿和六一在一起进行搭建一个游泳池,开始确定主题后,六一负责去搬运积木,灿灿去进行搭建。在搭建过程中,灿灿表现出很强的领导能力,以大姐姐身份去参与其中,去组织管理每一个小朋友的分配。
开始搭建的时候,灿灿利用地上的圆进行二维结构的围合,加高的方式搭建泳池的大门。两快积木上架起第三块积木,有空间的桥式结构,当长方形木板不够时候,用正方形木板以物代物的方式进行。
外围搭建好了之后,灿灿和六一搭建内部的游泳池,用两块相同形状的积木进行架空,加高至二层,用长木板搭建斜坡,一上一下的方式进行搭建。采用单一间隔材料进行垒高。
灿灿觉得一个太单调,于是在大型游泳池后面加入一个小型游泳池,利用扇形积木+长木板进行搭建,以正方形积木为对称轴进行围合。
灿灿和六一又在大型游泳池前面进行连接,用正方形积木围合成花的花芯形状。用长方形木板进行连接。
表征

表征中灿灿告诉我们:还可以加入别的元素,如滑梯,厕所。
六一:还可以加入桌子,水果,出水口,进水口。
我的分析:
幼儿行为分析:
1.合作能力:在搭建过程中,幼儿都采用合作互帮互助的方式进行搭建。
2.创造力:幼儿在表征中加入一些新想法,在搭建中加入一些新元素。
3.想象力:根据游泳池进行一定的想象,使用适合的积木进行表征,如用圆柱体表现大门,用圆圈代表泳池,表现形式为形象。
4.建构行为:围合、加高、斜式连接单一材料间隔组合,从游戏中来看,幼儿与之前来比有很大提高,不在重复之前的垒高,围合。
5.学习品质:有坚持性、愿意提出问题并且去进行新挑战。
教师分析:
1.表扬幼儿的行为,对幼儿作品表示肯定。
2.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积木的形状、大小并能灵活的使用碳化积木进行搭建。如:你看着两块积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大小一样,厚度不一的积木)。接着引导幼儿尝试并掌握基本技巧,如学会横排、叠高、围拢、覆盖等建构方式。教师观察幼儿的搭建情况,并给予支持。
3.投放建构作品范例图,启发幼儿思维。
4.回放幼儿视频,共同讨论游戏中遇到的困难。
观察记录(二)
富熙开始之前就和彤彤在一起搭建,利用长木板进行围合,他们模拟的是一个“下水道”系统,富熙始终担任小组长角色,告诉彤彤“谁都不能破坏,谁都不能进来”。
富熙拿起一截长木板,试图将他与下水道连接,总是控制不住方向,容易坍塌。他发现了,可以从长木板下面架起一个小正方体,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他不断调整高度和角度,直到水流能够稳稳的穿过整个系统。当第一段水管道搭建好的时候,富熙:“他能够模拟水流,能够是否在管道里顺利通行”
随着管道的延长,他们思考如何水流入管道口,在进行排放出去。富熙告诉彤彤“我们在旁边搭一个分支,不就可以出去了”。他们利用长木板进行围合一个宽而大的下水道,富熙告诉我:“下水道在窄而小的里面流入,在宽而大的里面流出。”我的圆形接口就是控制器,我负责控制,彤彤进行放水流入。
我的分析:
幼儿方面:
1、小班幼儿好奇心旺盛,对下水道充满好奇心,尝试多次动手搭建。
2、搭建过程中幼儿不断尝试新方法,不断调整水流的斜度,满足下水道的排水。
3、幼儿是假想式思维,能够以物代物,能够充分模拟水流的方向。
4、搭建过程中幼儿对空间进行规划,通过构造下水道有助于发展空间认知能力。
教师分析:
1、在教师投放一些下水道管道图,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高。引导幼儿继续探索。
在一次户外搭建中,复熙和澄澄开始改造下水道,这次复熙用圆形钻圈玩具。跨栏,标志桶将轮胎层层包围。澄澄将标志桶翻转过来,用一根水管进行连接,从轮胎处往外抽水。亦澄小朋友用锥形桶往下水道里倒入流水,他们是一条生产线。
澄澄:“这个拍子用来捞杂质,你们看”。
复熙:“捞杂质,捞完杂质我们抽水”。
可见幼儿对于生活中的经验非常丰富。
编辑:马英
校对:赵倩
初审:朱刘敏
复审:谢倩倩
审发:杜丽丽
单位:人和街道中心幼儿园第一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