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展风采,“异构”蕴巧思——琼海市中考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创建于11-09
阅读 33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质。为探索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促进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化品质课堂教学,琼海市教育局于11月8日下午举办2024年琼海市中考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全市初二、初三老师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课程展示”、“专题讲座”两个环节。

一、同课异构课程展示

此次参与课程展示的是来自海桂中学的谢婷婷老师和来自琼海中学的袁淑英老师,授课篇目为统编版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

谢婷婷老师以父子二人的矛盾为导入,引起学生们思考,从家书中初见端倪。紧接着,谢老师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文中四次出现的 “背影” 为切入点,展开了一场细腻而深刻的亲情踪迹寻觅之旅。

明确事件后,谢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字里行间品读父爱,感悟父之间子的浓浓深情,挖掘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谢老师通过背景链接解密儿子对父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情感的层层递进,让学生们明白,这小小的 “背影” 承载了父子间一生的情感纠葛,这封家书将父子的心紧紧相连,是父亲的“中国式”的道歉,亦是含蓄的父爱。

在“短回信”任务环节,学生纷纷书写并分享了诚挚的回信。最后,谢老师以一句“读懂父亲,需要我们用尽一生的时间”结课,朝学生们的心扉撒下了一颗满怀爱意的种子。

袁淑英老师则另辟蹊径,以“见” 字解读《背影》,分别是“看见”“听见”“想见”。以“见”字作为导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学生观察图片,对背影有了初步的感受。

紧接着,袁老师以文中第二次出现的 “背影” 的文字为切入点,展开了一场细腻而深刻的情感解读之旅。七个动作“看见”一个身材矮胖、动作不便的父亲,简朴穿着“看见”惨淡颓唐、祸不单行的家境,同时借助“双师模式”完成写作背景的介绍。

袁老师深入文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父亲的语言描写中,学生“听到”乐观坚强、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的父亲心声。

袁老师联系背景,父子关系不和导致作者时隔8年再回忆父亲的背影。袁老师回到文本,师生共同挖掘作者的情感变化。这样的解读,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场景之中,与作者同悲同喜,对《背影》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生活中难以忘怀的“背影”短文,学生们有感而发,踊跃表现。

二、专题讲座

谢先丽老师以《背影》为题,开展《在文本细读中构建语言经验》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文本细读的基本特征和《背影》的文本细读教学与实践。

谢老师讲解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实现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是阅读教学,做到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的统一。针对现在的课内阅读泛化、课外阅读僵化、名著阅读自由化的阅读现状,谢老师提出从文本出发,通过细节的解读和结构的分析,解读文本所蕴含的深厚的意义。

谢老师还针对《背影》一课介绍了文本细读的教学应用与实践。比如体会父亲的语言描写六句话,了解寒冬的家庭背景和时代背景,“背影”教学的现实意义等等。最后提出期望“让我们带领学生,融于文本,细细读,慢慢赏,构建语言经验,落实核心素养!”

这次《背影》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是一次语文教学的盛宴。两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了这篇经典散文的内涵,为我们呈现了两种独特而又深刻的教学思路,谢先丽老师的专题讲座更是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教研之路无穷尽,同舟共济皆成锦。”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探索,用更多元的方式让经典在学生心中绽放出永恒的光芒。愿我们共同努力,用心浇灌我们的教学田畴,聆听每个孩子生命拔节的声音,收获一路芬芳!

阅读 3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