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学同启航

‍笃行致远共成长

‍                             ———

‍        兰州高新区第二小学语文组

‍        同课异构交流研讨活

兰州高新区第二小学
创建于11-09
阅读 115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能否成功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学校未来的发展。语文组开展同课异构交流研讨课活动方案,旨在促进我校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的互相交流学习,进一步提高我校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

一、母爱绵绵 情深几许

     母爱,这世间最为纯粹与深沉的情感之一,它如同春日里温暖的阳光,无声却充满力量,滋养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王静老师在五(3)班讲授《慈母情深》中紧扣单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梳理场景和细节描写,让学生去挖掘、品味文中的语言,指导其抓住文中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以此来体会“慈母情深”,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们都能够回答出来,而且都很准确。学生的回答很有个性,见解独特。学生感情投入,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杨亚丽老师在五(4)班讲授的《慈母情深》一课中,以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为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再通过巩固第一课时内容让学生轻松衔接课文内容。接下来教师通过对课文具体语句、词语以及标点符号细致的分析,让学生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得出母亲工作不易的结论,从而为后文母亲给“我”钱让我买书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最后伴随音乐总结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将自己的温柔和耐心给自己的母亲留一份,学会爱自己的母亲!

二、书卷风华 兴邦之志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爱国是义无反顾的抉择,是不卑不亢的不畏,是忧国忘家的情怀。

    白琴老师在四(3)班讲授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以视频导入,让学生体会百年之前的中国的现状,正是因为有革命先烈的付出,才有我们的美好生活。接着教师让学生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周恩来。在初读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拼读生字,理解词语意思,把课文读通顺。并引导学生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线索进行概括,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理清课文结构,从而让学生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梁开玉老师在四(1)班讲授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教师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及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会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情,并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读书的目的。教师还通过自由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知文本,体验情感,感受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经过合作交流,发展其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为其他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和感情基调。

三、缸破智出 司马名扬

     司马光在政治上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史学造诣上以精湛的笔法,编写《资治通鉴》一书中,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

    安雪萍老师在三(2)班讲授了《司马光》一课。教师主要通过注释、图片和组词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故事大意。并设置表演环节和手势舞学习表演,增加课堂趣味性,让学生更加充分的掌握课文内容。最后进行课文背诵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

四、葡萄沟韵 绿意盈怀

      葡萄沟,一个充满诗意与丰收喜悦的地方,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瑰宝,镶嵌在广袤的大地上。这里,是葡萄的乐园,是甜蜜与希望的源泉,每一处都散发着诱人的芬芳,让人流连忘返。

    陆海霞老师在二(1)班讲授了《葡萄沟》的第一课时。教师注重大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将第四单元“画家乡”以美丽中国行串联在一起,学生们伴着音乐走进大美新疆,走近葡萄沟,有认识葡萄沟、获取入场券、了解葡萄沟三个环节展开。课堂中,教师以开火车、相机正音等形式识记生字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你认为葡萄沟美在哪里”。整节课,课堂氛围活跃,重难点突破,最后教师布置了开放性作业,画一幅葡萄沟的宣传图来结束。

五、雪绘童趣 小画家影

      以雪地为画布,小动物们为画家,将生动描绘一个充满创意与惊喜的冬日童话世界。小动物的脚印巧妙地转化为美丽的画作,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刘喜江老师在一(8)班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教师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有好动活泼,对于事物的好奇心较重,在课上回答问题时也比较积极,同时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听讲的时长较短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授课中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用简单的问答和互动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知识。通过反复地朗读梳理课文,知道几种小动物爪子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唐玲娟老师在一(9)班讲授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中,首先让学生读好轻声字(的和啦)并学会书写部分生字,如“竹、牙、马”等。同时,通过折铁丝演示,认识和理解相关偏旁,掌握竖折和竖折折钩等笔画。其次,通过四位小画家,了解“一群”的含义,并运用“一群”说话,还有了解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含义,最后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整节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课堂上循循善诱,让学生从课文中捕捉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通过思考、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魏璇老师在一(4)班教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听与学生积极互动,内容设置上也体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充分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在整堂课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很高,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新知。

    李薇老师在一(2)班教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生字词,让学生通过解决字词从而正确、流利、不拖音地读好课文。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动物被称为“小画家”,从而明白它们是用脚印在雪地里作画,体会作者的创意和童趣。写字重点讲解了用和几两个生字,在字形方面,可以利用直观的图和视频让学生理解生字的写法,强调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让学生书空,然后再在练习本上书写,及时纠正书写姿势和笔画错误。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小画家及其作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动物也可以在雪地里画画,它们的脚印像什么。这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张皎老师在一(7)班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教师通过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来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和儿歌的童真童趣。并且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种动物脚印的不同及青蛙等动物冬眠的特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联想和想象,创作简单的诗句,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引导学生在读课文中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竹叶、梅花等实物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突出重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图文结合,指导朗读,游戏助学,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等,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

    赵燕霞老师在一(1)班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时,是通过词卡认识“一群、竹(翘舌音)、参(平舌音)”等,读好轻声字(的和啦)并学会书写部分生字,如“竹、牙、马”等。同时,要认识相关偏旁,掌握竖折和竖折折钩等笔画。并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来引导学生了解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视频)的特点。

    赵平平老师在一(3)班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教师讲授的是第一课时识字课,先以美丽的雪景图片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教师范读以便学生注意生字读音。然后通过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等方式认读生字,并交流加一加、减一减等识字方法。再以“摘苹果”游戏巩固识字,最后把生字送回课文再次朗读,总结所学生字并布置作业。

    乔燕老师在一(6)班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教师首先通过情景创设,图文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美丽的冬季,激发兴趣。接着指导朗读,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认读字词。然后通过游戏助学,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重点知识,了解不同小动物的爪子特点及其画作,了解冬眠,最后总结所学并布置作业。

六、课堂之韵 评课之美

    评课,作为教育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估与反馈机制,推动整个教育质量的提升。语文组王静、杨亚丽、梁开玉、白琴、安雪萍、陆海霞、赵燕霞、李薇、赵平平、魏璇、乔燕、张皎、刘喜江、唐玲娟老师等对自己所讲授的内容一一自评,其他老师也给出相应的评价,每位教师都有所收获。

    虽然公开课已落下帷幕,但学习的旅程永无止境。让我们带着这份收获与感动,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用所学回馈社会,点亮更多希望之光。

-END-

撰稿:何丽娟   杨亚丽

照片:孙宁宁

初审:语教组

终审:卫建福   张志霄

阅读 11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