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河步小学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开题凝智,研行致远——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艺术教育专项课题开题会

阅读3177

2024 年 11月 8日下午,在梧州市河步小学顺利召开广西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 2024 年度艺术教育专项课题《本土非遗鹿儿戏融入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以梧州市河步小学为例》开题报告会。

此次开题报告会特邀广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大坡镇初级中学副校长钟水泉,大坡镇中心校语文辅导员、高级教师陈炳豪莅临指导,会议由课题负责人龙泳宁主持,全体课题组成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宣布立项,开启新篇

会议伊始,评议专家陈炳豪宣读了立项通知书,使得课题研究团队对课题研究的具体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即将启程的课题研究赋能。

随后,课题负责人龙泳宁对课题开题情况进行全面阐述。她向所有成员详细汇报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组织分工、研究经费和预期成果等。

开题汇报,研思并行

接着,评议专家钟水泉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审议,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步骤,并强调开题后每个成员的分工必须明确,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探究和实践,将本土非遗鹿儿戏有效地融入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丰富非遗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理论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鹿儿戏这一非遗项目,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弘扬与传承非遗文化。

专家指导,指明方向

课题指导专家钟水泉、陈炳豪从不同的视角对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专业指导。他们分别针对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研究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展开了细致的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课题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将鹿儿戏融入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推动非遗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另一方面在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及人生观、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能够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育人作用。

专家钟水泉指出,鹿儿戏作为2010年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戏曲艺术,以其原创淳朴的表演形式,生动展现了劳动人民的传统文化生活特色和精神风貌,彰显了民间传统文化深远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为了进一步增强这一课题研究的效果,他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整理并开发一套适用于音乐课堂的鹿儿戏教学案例、课件及教学视频;其次,鼓励各研究成员积极发表相关课题研究论文,提升学术影响力;再者,对鹿儿戏的传承人和表演团队进行深入访谈,并邀请他们走进校园,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分享宝贵的表演经验;最后,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培养一批既掌握鹿儿戏表现技能又具备音乐素养的学生,为鹿儿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推动鹿儿戏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普及,形成深远的社会影响和辐射效应。

        专家们对课题研究给予了耐心细致的指导,并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为课题的顺利推进筑牢坚实基础。

表态发言,誓启新程

课题负责人龙泳宁在表态发言中诚挚地感谢专家组给予课题研究专业而深入的指导,这些指导不仅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方法上的建议,更激发了研究团队的深入思考。通过专家们的点评与指导,课题组成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难点,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研究策略,优化研究路径,努力将课题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行路致远,砥砺前行;研而有思,行而有方。本次开题活动,标志着“本土非遗鹿儿戏融入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正式启动。它不仅明确了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还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实践框架,明晰了方向和思路。让我们携手共进,共绘河步小学非遗文化传承教育新蓝图!

编辑:黄倩

‍初审:冯春荣、李思欣

终审:龙泳宁


阅读 31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