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知识微课堂】定陶区中医医院陪伴您健康每一天

定陶区中医医院
创建于2024-11-09
阅读 39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关注【中医药知识微课堂】每天学点医学知识,让健康伴随每一天!

【漫话中医】手脚冰凉“冻”感十足?你的暖手秘籍来啦!

                     中医认为

          温煦阳气、濡养阴血

            才能维持四肢温暖

          四肢不温,难以回暖

             与“郁”和“虚”有关

                 01“郁”易发人群

气机郁结者:气机不畅,阳气内郁,难以通达周身,故手脚发凉,常见于心情不畅、肝气郁结之人。

瘀血内阻者:经脉瘀阻,气血难达四肢,致手脚温度降低。老年人因脉道艰涩,更易瘀滞,成为手脚冰冷的主要原因。

                02“虚”易发人群

阳气虚弱者:阳气具有温煦和推动的功能。阳气虚弱,易受寒邪侵袭,肢体冷感明显,长居室内且活动少者更甚。

阴血不足者:阴血匮乏,不能濡养四肢,女性经期劳累、月经量或生产时出血过多都会导致血虚、手足寒凉。

脾胃虚弱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长期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差,易出现气血生化不足、四肢发冷。

改善“手脚冰凉”体质小技巧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故朱震亨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口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治未病重在防,防未病与治未病殊词同旨。”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

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

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

本微信群为菏泽市定陶区中医医院中医药知识宣教微信群,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每天学点中医小知识,健康伴随每一天!

文案:来源中国中医

编辑:邓国庆  谢树森  曹文文  陈林

审核:靳良彬  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阅读 39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