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知识本质 构建三问课堂 落实核心素养”专题研讨活动 ——李艳名师工作室活动

🍒
创建于2024-11-09
阅读 113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名师互动,共探教育未来。


秋意正浓,教研花开。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更好的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自治区创新素养教育名师工作室暨金凤区名师李艳工作室、金凤四小教育集团的全体数学老师齐聚四小,于11月5日,开展“挖掘知识本质 构建三问课堂 落实核心素养”的专题研讨会。

课堂互动 激发学生兴趣

会议分为五项议程。首先,由工作室两位老师带来两节研讨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和《10的再认识》。

第1节课是由陶红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陶老师上课教态自然、亲切,备课充分,目标明确。在教学中,陶老师设计了符合三年级孩子的认知路线:分物中认识分数——操作中理解分数意义——创造中迁移分数意义——小结中把握整体关系。通过一些列活动,让学生从实物操作中获得直观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揭示分数背后的本质,对分数的理解从表面走向深入,发展数学能力,落实数感和符号意识。

第2节课是由马程杰老师执教的《10的再认识》。马老师通过食物包装、数数、生活中的以10为一体的数数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整节课深挖知识本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字10,体验、认识十进制、位置值,还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思维能力、数学素养和交流合作能力。

名师讲座,引领教学方向。

会议第二项,李艳老师进行了《挖掘数学本质 落实核心素养》的讲座。李老师从为什么要理清数学本质、数学本质是什么、实施的具体路径等三方面进行了分享。随后,工作室的胡晶晶、马丽娟老师针对两节课背后蕴含的知识本质进行了阐述。

专题评课,共研互促。



会议第三项,由自治区创新素养教育名师工作室的王婷老师对两节课教师的行为进行了分析。王老师采用课堂观察量表,针对两节课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教师的解答方式等进行了分析。王老师指出两节课教师的提问多是核心的、有效的问题,多数采用的是个人汇报的形式,老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给出意见及评价,建议在汇报时可以采取小组汇报的方式。会议第四项,由各位听课老师进行评课。郭敏媛老师首先肯定了两位年轻教师的成长,两节课都是数与代数领域的课,都借助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具有真实感。课堂上设计“导——探——练——评”的环节,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让教学活动层层深入,揭示知识本质,落实核心素养。

技术赋能,推动教育变革。

会议第五项,由王雪老师调取金凤区教育研修云平台的AI课堂分析数据,从课堂学情分析、综合数据、师生对话特征、提问、教学特征、S-T和课堂文本等方面对整节课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分析报告显示整节课学生能认真听讲,参与度较高,占整节课的79.6%,教师上课的语速正常,主导时间合理,没有长达1分钟以上的主导时间,说明整节课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AI评价系统同时也提出建议,教师的巡视位置不够均衡,没有关注到全部学生。通过AI课堂细致入微的分析,能帮助教师们快速识别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反应及课堂互动的模式,反应了教学中潜在的问题,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学校开展精准培训提供依据。最后,由李艳老师进行活动总结。面对面的交流,远比独自思考更有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是一个思想者的旅行。活动结束后,工作室成员合影留念,我们将携手共研,赋能成长。

阅读 113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