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

作者:佟鑫

2024.11.08

明本 辨问 极言 勤求
创建于2024-11-08
阅读 94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当我们意识到人从出生的那一刻终将面对死亡,那么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这一生?”

      

      本次读书分享会,通过对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及《不跪着教书》的探讨,王新老师与徐书记带领我们对“荒诞”和“教育”进行了深度审视,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反思,更是对教育实践中的哲学意义的探索。

 

从《局外人》出发:

荒诞与主体性生存的解析

       王新老师首先带我们深入了解了阿尔贝·加缪的存在主义文学代表作《局外人》。该作品通过主人公默尔索的经历,揭示了现代人面对荒诞世界时所感受到的孤独和疏离感。加缪在这部作品中通过情节和人物的内心矛盾,表达了个体在充满悖论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如何对意义进行自主建构的问题。

       王新老师分享的第一个深刻感悟是,尽管生活看似充满荒诞,我们仍然需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存在态度。他引用了西西弗推巨石的故事,提出对荒诞的应对之道——即使这份劳动看似没有尽头,也毫无意义,西西弗在反复推石的过程中却彰显了某种内在的生命尊严与不屈精神。这是加缪反抗荒诞的象征。即便失败与无常不断重现,我们也能够通过行动赋予生活以意义,荒诞并不是逃避的理由,而是让我们在虚无中寻找自身价值与坚持的契机。

      紧接着,王新老师提到“热爱生活,关注当下”的态度。面对荒诞与不可控的处境,唯一有效的策略便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感受生命的微小美好。这种日常中所体现的微小行动与个人化的意义建构,恰恰是对荒诞最为有力的回应。在面对超越个体控制的大环境时,个人可以通过对微小幸福的珍视,找到抵抗荒诞的力量。这不仅是对荒诞命运的叛逆,更是一种人类尊严的体现。

      在教育领域中,王新老师指出,教育实践中也应该尽力避免“荒诞现象”,即违背人性、理性和教育本质的做法。他特别强调,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是对于学生如何以健康、理性且积极的方式面对复杂世界的引导。全民启智是艰巨的使命,但这是我们应对现实荒谬和唤起社会理性声音的必由之路。

      在听取王新老师的分享后,徐书记从哲学的角度对“荒诞”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析。他指出,人生的荒诞性在于,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起,便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这种不可避免的宿命显然是荒谬的,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选择面对这段不可逃避的过程——是被动地接受,还是通过积极的行动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生命的意义并非由外界赋予,而是在对抗荒诞的过程中不断生成。

      徐书记还指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在于拥有复杂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这些内在的思想使得人类能够在荒诞中创造出属于自身的独特价值。他引用了银河系通过不同光波拍摄的图像来做比喻:不同的光波揭示了银河系的不同面貌,这正如个体对于人生和现实的理解多样化。固守单一视角不仅有失偏颇,更是对人类复杂性的忽视。多维度地看待世界,包容多样化的观点,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人类的存在意义。

    从教育视角重新审视:

教师主体性的觉醒与教育责任

       在对《局外人》荒诞主题的探讨后,徐书记带领大家继续学习了《不跪着教书》一书。他提到:“要让学生出色,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出色的人;要让学生多读书,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热爱阅读。”这种要求不仅是对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更是对教育者主体性的呼唤。教育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价值观与人生目标的塑造者。

       在讨论“不要跪着教书”这一命题时,徐书记特别强调了“读什么书,怎么读”的重要性。他指出,教师应当成为质疑和反思的先锋者,打破蒙昧与迷信的桎梏,推动学生形成独立的思想。例如,当年地动仪从教材中删除时,几乎没有人质疑,这种态度正是一种“跪着”的教育形式。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只有当学生开始质疑,教育才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当他们进一步去求证和探索,教育才达到了其最深层次的目的。

       徐书记还指出,当今学生在作文比赛中普遍缺乏独立见解、趋同化现象严重,这反映了当前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创造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许很平凡,但学生需要优秀的老师。”这句话充满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者唯有不断提升自己,挺直身躯,才能给学生以启发与力量,使他们勇敢探索充满未知与挑战的世界。

       在总结对《局外人》的学习时,徐书记强调,读书会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多么宏大的目标,而在于不断地坚持——只要每一个参与者都保持阅读的习惯,这便是非常有意义的。书籍不仅能够丰富知识,还能给予我们面对荒诞世界的精神力量,帮助我们找到存在的支点与方向。

荒诞存在中的教育使命与主体性重建

      《局外人》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现代人在荒诞世界中的孤独与无助,而《不跪着教书》则让我们意识到教育中的责任与希望。荒诞的命运或许是与生俱来的,但教育是我们选择对抗荒诞、重新建构自我与社会意义的路径。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在面对复杂世界时,培养他们清醒而积极的生活态度。

      正如王新老师和徐书记所言,我们所面对的世界并不总是逻辑自洽的,往往充满荒谬与矛盾,但正是这种情境促使我们需要更大的勇气去拥抱生活,并赋予其意义。在教育中,教师需要播下人文的种子,培养学生质疑与探究的能力。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阅读中找到对抗荒诞的力量,在教育中重建主体性,共同迈向更加充实、更加清醒的人生。



阅读 94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