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时间:11.4-11.22
观察对象:大班幼儿
观察区域:户外表演区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西游记》无疑是璀璨的一颗明珠。本月幼儿活动课程进行到主题四——文化大观园,在丰富的传统艺术作品中,孙悟空这个耳熟能详的角色是孩子们最渴望成为的英雄人物,扮演西游记中的角色也成为了孩子们在表演区中的一大乐趣。
第一次观察
问题一:角色如何分配?大家都想演同一个角色怎么办?
活动一开始,孩子们自由地表演着自己喜欢的角色,不过很快就发生了争吵。“我是孙悟空!”“我才是!”原来是因为孙悟空这个角色太受欢迎,孩子们都争抢着扮演孙悟空。不过这个问题孩子们自己成功解决了,有人提出可以用剪刀石头布的方法决出谁是孙悟空,有人提出可以轮流扮演。
分析: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能够运用一定策略,解决合作中简单的矛盾。
支持:教师对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行为做出表扬,希望提高幼儿这方面的积极性。在后续的活动中,通过《西游记》中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到孙悟空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他被如来佛祖压到五指山下,偷吃人参果,又了解到其他几位角色的优秀品质,让幼儿明白每一位角色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也都是特别的,增强幼儿扮演其他几位角色的意愿。
第二次观察
问题二:不知道演什么
在接下来的表演活动中,孩子们扮演的角色丰富起来,师徒四人和妖怪都有,但是可以看出,孩子们角色之间的互动比较少,也没有一定的主题。教师在游戏一段时间没有进展时进行了介入,询问幼儿你们表演的是什么,幼儿只回答出自己表演的角色,教师又问幼儿你们表演的是什么故事,孩子回答说不知道演什么。
分析:随着时代的更替,西游记在孩子们视野中出现的频率也许比曾经要少一些,虽然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但孩子们对西游记里具体的故事情节了解还不够清楚。
支持:在西游记故事分享活动时有一位幼儿,曾经给大家讲述过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为了帮助幼儿进行经验迁移,教师采用交叉介入的方式,率先扮演起了白骨精的角色,引导幼儿进行接下来的表演,幼儿逐渐进入情节。
在家园共育的背景下,教师寻求家长提供帮助,在幼儿园,教师多利用间隔时间为幼儿讲述西游记的故事,在家中,教师呼吁家长带领孩子搜索、观看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故事,请幼儿到园后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内容。
第三次观察
在上周观看了许多西游记动画,了解了许多西游记故事后,孩子们的表演渐渐有了雏形,除了三打白骨精,还出现了三借芭蕉扇,大战红孩儿等故事的表演。
问题三:道具不给力
在本周的游戏中,一直以来充当唐僧帽子的道具——一个纸做的生日蛋糕帽,在不断的使用和收纳中,皮筋变得松垮,很容易掉,唐僧的袈裟,孙悟空的裙子每次穿的时候都需要老师帮忙,充当武器的几根塑料棍也因为太长很容易伤到其他人。教师此时把塑料棍收了起来,孩子们开始思考如何获得新的武器。
分析:虽然在游戏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以物代物的想象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为了提高表演的水平,保证表演的安全,有必要组织孩子共同讨论一下有关道具的问题。
支持:在谈话活动中,教师出示师徒四人的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服装和道具的特点,此时有幼儿提出,没有武器我们可以自己做,在谈话过程中可以发现,孩子们对于自己制作武器有很高的热情,对使用什么材料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教师趁热打铁,请幼儿画一画服装、道具设计图。
设计完之后,教师根据孩子们所画的制作不同道具的需要,提供了长纸筒、胶带、剪刀、纸盒、颜料、画笔、卡纸、扭扭棒等材料。
道具制作
用纸筒、胶带和颜料制作金箍棒
- 曼忆发现:在缝隙上缠了很多层胶带,还是粘不牢。
悦悦提议:往两边多缠一些。
- 小达在试用武器时因为太用力把金箍棒砸坏了,曼忆看到劳动成果被毁很伤心。
小达向曼忆道歉,大家共同安慰曼 忆,商量好在使用道具时会小心,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曼忆振作起来将金箍棒重新修好。
念念和若溪手工制作唐僧和猪八戒的帽子。
大家用纸盒拆开的纸板共同制作九齿钉耙和降妖宝杖。
- 烨烨发现:降妖宝杖的颜色是灰色,可是我们没有灰色的颜料。
瑶瑶提议:我们听过混合颜色的故事,可以用白色和黑色试试。
成功混合出灰色。
用不织布和颜料制作唐僧的袈裟
- 悦悦发现:袈裟上的花纹和表演区灶台的花纹是一样的,可以照着画。
- 悦悦疑惑:不知道唐僧的袈裟是怎么披上的。
彤彤提议:我当模特,语言区有唐僧的挂图,可以照着在我身上比一比。
第四次观察
问题四:表演杂糅
在加入了一些成品和半成品道具后,表演中角色更加分明。然而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之间由于没有提前商量好要表演的故事导致表演比较混乱,在“三打白骨精”的表演过程中,一边“孙悟空”喊着要打败抓走师傅的“白骨精”,一边“铁扇公主”卖力地扇着自己的芭蕉扇。
分析:幼儿对于表演的认识还不够深,仅仅停留在想到什么演什么,想怎么演就怎么演的阶段,没有对表演的内容与过程进行规划。同时也体现出刚入大班的儿童处于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并行的阶段,需要加强合作能力。
支持: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请幼儿观看视频发现问题,共同梳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线,帮助幼儿明确表演的内容。另外教师还在教室的表演区张贴了一些角色动作图鉴,帮助孩子更好地表现角色特点。
第五次观察
在上一次关于表演杂糅的问题解决后,孩子们在表演之前能够提前简单商量要表演的内容,比如“我们表演唐僧救孙悟空的那个吧”,“我们玩三借芭蕉扇吧”,虽然没有具体内容的商议,但是已经有了大致的表演方向。
问题五:表演过程混乱
在持续观察的过程中,表演混乱的问题其实一直存在。
教师如果不介入,孩子们只就自己喜欢的某一情节进行表演,特别是男孩子们,钟情于使用自制武器进行战斗,有些战斗甚至毫无逻辑,有时孙悟空和猪八戒打了起来,把师傅晾在一边。教师在询问时孩子们能够自圆其说——猪八戒是牛魔王变得,这一点提现了孩子们的变通性。但是在共同表演同一个故事时还是不能很好的合作,有时没有轮到他的戏份时,就跑去滑滑梯或者聊天了。表演比较投入的孩子这时候比较着急,经常催促:你们还演不演。导致一个故事很难被完整演绎,投入的孩子的孩子也在艰难的合作中被消磨了热情。
分析:孩子们实际上还没有分清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不同,在表演游戏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故事走向进行演绎,表演时要尽量符合角色的身份和特点,对于配合的要求比较高。
支持:在表演时选择孩子们熟悉或感兴趣的情节进行演绎,能使表演更加投入。选择干扰较少的环境使孩子们沉浸在表演的氛围当中。对于表演的内容事先进行熟悉和梳理,保证表演时角色能够“各司其职”。
教师将表演兴趣比较高的几个孩子集中到一间空教室里,针对士豪小朋友曾提出的特别想法——手机妖怪,进行剧本创编,孩子们对于手机妖怪的想法都比较感兴趣,共同参与到故事的编撰中。
在故事的主线确定后,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又进行了细节刻画,将剧本记录下来后共同熟悉故事内容和分配角色,最终演绎出了完整的手机妖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