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博文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韵启智,平分秋色——东昌学校数学公开课《认识平均分》

创建于2024-11-08 阅读312

10月23日上午第二节,阳光洒满二1班的教室,吴君老师带着孩子们一同走进了趣味十足的《认识平均分》数学课堂。

一、谈话引入


吴老师面带微笑,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开启了课堂:“同学们,桃园大丰收啦,小猴子帮妈妈洗了6个桃子,打算放在两个盘子里呢,大家快来猜猜小猴子会怎么放呀?”这生动的情境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教室里满是孩子们热烈的猜测声。

二、探究新知


1. 热火朝天的小组讨论


面对小猴子分桃子的问题,小组讨论进行得热火朝天。孩子们纷纷开动小脑袋,各抒己见。汇报时更是花样百出,有的说把六个桃子分成两份,每份3个,还有其他多种不同的分法呢。吴老师巧妙引导:“你们觉得哪种分法更好呀?为什么呢?”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关键内容: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随后通过一连串的追问,如“这两种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平均分要求每份怎样?”引导孩子们深入探究平均分的真谛。

2. 直观演示,加深认识


六个桃还能以哪些方式平均分到不同个数的盘子里呢?在孩子们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吴老师又在黑板上用彩色的磁粒进行演示。她通过巧妙地摆弄磁粒,展示出分配的不同方法,比如将磁粒分成不同的组合,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看到平均分的多种形式。

这种分组讨论与黑板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极大地加深了孩子们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让他们清楚地明白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而且知道判断是否为平均分只需看每份是否同样多。

三、练习提高


1. 强化判断标准


在想想做做第1题中,吴老师引导孩子们认真剖析判断标准,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判断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

2. 数量变化后的思考


要是再给小猴两个桃,变成8个桃啦。每人分2只,能分给几人呢?孩子们在书上认真圈一圈,独立完成后踊跃汇报自己的成果,思维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出火花。

3. 多元分法探索


做“试一试”时,孩子们用小棒摆一摆。像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6份。吴老师问道:“这是平均分吗?为什么?12根小棒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小组讨论后,孩子们积极交流汇报,又挖掘出不少不同的平均分法呢。

4. 饼干分配思考


想想做做第2题里,吴老师先和孩子们一起数饼干块数,再引导思考前两块饼干被圈出来的意思,孩子们独立完成后规范汇报自己的理解,对平均分的运用更加娴熟了。

5. 问题解决拓展


想想做做第3题有一定挑战性,可孩子们毫不畏惧。小组讨论解决办法,选喜欢的方法分一分,最后交流汇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课堂指导与评讲


孩子们做练习时,吴君老师穿梭在课桌间,与孩子们积极互动,热情解答孩子们在练习中遇到的疑惑。待孩子们完成练习后,吴老师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练习情况进行展示评讲。她一边展示,一边细致分析,指出优点与不足,让孩子们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明确改进的方向。

五、课堂小结


临近下课,吴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呀?怎样才是平均分呢?”伴着孩子们响亮的回答声,这堂精彩的数学课圆满落下帷幕。

在吴君老师的精彩授课下,二(1)班的孩子们在这堂课上尽情遨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对《认识平均分》有了透彻而深刻的认识,真的是一堂令人难忘的数学课呀!

阅读 3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