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幼儿的学习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其中,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分析能力是人在思维中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认识的技能和本领。
良好的分析能力,将帮助孩子更好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分析能力呢?家长朋友们不妨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小事开始~
激发观察的兴趣
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是分析的前提。幼儿们观察的效果受到认知水平、专注能力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家长们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从而增加其专注时间;接着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他在认知范围内理解所观察的事物,学会发现问题;最后再进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阶段。
例 如
幼儿园老师布置了一个周末家庭任务,要收集秋天的树叶,并且把不同的树叶形状画下来。小美放学回家后,在家附近捡了几片树叶就开始画,画出来的叶子形状都差不多。妈妈看到后,没有直接教她画其他类型的树叶,而是在第二天上午,带小美去公园玩了一趟。
公园里的植物种类丰富,鸟语花香。小美一到公园,就开心地左右环顾,看到了很多不同的花草树木。她走到哪里,就捡哪里的树叶。
妈妈问小美:“宝贝,你看你手里有几种树叶呢?”
小美开始数:“1,2,3……8种。真多!”
“你看看,树叶的形状一样吗?”(小美摇摇头)
“再看看它们的颜色,会相同吗?”……
小美在妈妈的提示下,自己也发现了树叶的很多不同之处。回到家中,她看到原先的画,感觉树叶的形状种类太少了;她拿出从公园收集到的树叶,边看边在画中补充各种形状的叶子,并给树叶涂上了不同的颜色。这样一幅漂亮的秋天树叶画就完成了~
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幼儿们很喜欢问为什么,可有时候语义不清,让大人摸不着头脑。家长们可以教会孩子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有助于他理清思路,更好地进行分析。在遇到问题时,家长们还可以搭配以下方法对孩子进行引导。
一、语言提示法
对于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家长们可以给一些适当的提示,为孩子“指点迷津”。比如,孩子画里的天空是空白的,他不知道要画什么,家长可以提醒他抬头看看天上的事物,让孩子在观察后自行分析总结。
二、列表分析法
在分析问题之时,如果遇上思考要点比较多的情况,家长们可以教孩子列出表格,进行不同类别的对比分析。
例 如:
在对比苹果和梨的区别时,壮壮只说是两种不同的水果,还不能够较全面地分析出两者的具体差别。爸爸拿来苹果、梨、纸和笔,跟他一起详细地做对比。
“壮壮,我们一边观察思考一边把知道的内容画在纸上。你先看看,苹果和梨有什么不同,比如形状?”爸爸先让壮壮观察分辨两者的形状、颜色,接着,问他苹果和梨的重量、气味等的不同之处,让他思考分析,并画在纸上。
壮壮很快完成了苹果和梨的对比表格,对这两种水果的区别了然于心,也明白了以后如何用列表的方式进行分析。
三、尝试法
尝试法在科学探究和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很常用。比如,孩子在漂浮实验中,尝试把各种实验材料放到水中,即可得出哪些物体会漂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到水里的结论。
发挥团队的作用
孩子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经常会碰撞出很多智慧的火花。小朋友们一起对某件事情感兴趣之时,正是锻炼他们分析能力和协作意识的好时机。
例 如:
小明从幼儿园同学那里拿了几个蚕卵回家,想要自己养蚕宝宝。妈妈问他:“你知道怎么养吗?”小明顿了一下,摇了摇头。此时,小明的几个小伙伴也来到了家中。他们对养蚕宝宝都很感兴趣,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蚕宝宝很怕冷,我们要把它们放到温暖的地方。”
“蚕宝宝要吃什么呢?”
“桑叶呀,我们小区里就有。”
“它们是不是也会拉臭臭?”
“当然会,要帮它们清理臭臭,要不然会熏死人……”
小伙伴们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一起分析如何饲养蚕宝宝,并且之后还分工合作,把蚕宝宝养得又白又胖。
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这些不是他们学习的障碍,而是学习的内容和时机。
在平日里,家长们应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鼓励他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以逐步提高孩子的分析解决能力,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快乐地成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