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伴着冬日的暖阳,我们的期中考试落下了帷幕。回想考场上孩子们奋笔疾书,努力拼搏的样子,我真的很有感触: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取得好成绩!我们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如何做,才能更有意义,是我们这次沟通的重点。
优秀的孩子多半具备自律的能力。 自律的最高境界在于“慎独”。自律之路充满挑战,尤其是当外界诱惑重重时,即便是成年人也难以抵挡。当自律变得艰难时,他律便显得尤为重要。他律,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字:盯。在家有父母的监督,在校有老师的引导,在社会则有公众的力量。这种持续的关注,会逐渐将孩子的行为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
孩子的自律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而来。家中,父母是孩子的启蒙导师,是他们成长路上的领航者。父母应时刻留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习惯。这里的“盯”,绝非简单的监视,而是一种爱的体现,是对孩子成长的责任担当。父母的“盯”,意味着提醒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注意个人卫生,遵守社交礼仪,从而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礼仪习惯。
在学校,老师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老师的“盯”,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监督,更是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引导。课堂上,老师需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反应,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课后,则需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提供指导与帮助。通过“盯”,老师能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
“盯”,并非简单的盯梢或监视,而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是一种责任。在“盯”的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孩子的个性与差异,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同时,还需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与需求,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与成长。唯有如此,“盯”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助力孩子建立自律的品质。“盯”是一种监督,“盯”是一种提醒,“盯”更是一种引导。缺乏“盯”的教育,无异于放任自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愿家庭、学校共同携手,为孩子的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1、放假时间:周五下午
自接:4:30
校车:4:30
2、返校时间:周一上午
自送:7:10
校车:6:30
3、咱们学校一直延续的好习惯之一就是返校“四不带”;即不带危险物品、不带除了奶和水果之外的零食、不带零花钱、不带手机等贵重物品,返校前请自查。
4、继续提醒:请家长在红棉校服的校徽下缝好名字贴。
5、四单元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所有资料都是老师代为搜集。五单元是写说明性文章,搜集资料,介绍一种事物,是个性化表达,需要家长配合孩子们完成搜集资料【先选好自己要介绍的事物,想好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再有针对性收集】。
6、下周开始班级共读:《恰同学少年》,返校带来。
7、下周四下午“家长开放周”,请家长们关注班级群里随后的安排,提前调整日程安排,按时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