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与科技共舞  传承与创新同行----库尔勒市第二小学“麦向未来”主题项目活动纪实

创建于昨天
阅读 285

      文化乃民族之魂,非遗文化乃千年流传文化之根。我们希望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从小种下一颗非遗文化传承的种子,让他们成为有根的现代小公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爱国、处事、修身三个层次,形成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近日,库尔勒市第二小学依托“麦向未来”主题项目活动,不断多角度深层次挖掘,开发特色项目,以课堂为主要实践平台,以学科融合为主要实施路径,以“家庭文化”、“家校协同”为辅助实施渠道,丰富跨学科融合主题体系,效果显著。

融会贯通,打破学科壁垒,渗透非遗文化知识

       依据”麦向未来“主题项目活动特点,学校努力挖掘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努力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古今融通、学科融通,让非遗文化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学生的心田。教师将传统石墨和现代家用小型打粉机搬入劳动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古法磨面和现代家用小型打粉机磨面,在古今融通中体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精神,修养“艰苦朴素、坚持不懈”的劳动品质。运用科学知识,学生近距离观察不同程度脱壳的麦粒,了解一粒麦子到一袋面粉的故事,初步了解“蒸汽”与“蒸气”之间的区别,融汇科学知识解决如何将花馍蒸熟的原理问题。课堂中,教师把教转化为学生学的脚手架、助推器,突出学的策略,关注学的成效,让跨学科融合成为非遗文化学习、传承的新版式。

知行合一,搭建展示平台,提升非遗传承素养

      非遗教育要“接地气”,与日常生活融汇贯通,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回家后“小手拉大手”,将课堂上习得的非遗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与家人一起动手,用小麦粉制作各色面食,捏制各类创意面塑作品,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在有效的体验中转换为自身技能,在“做中学  学中做“中感悟非遗魅力,在美的形式中铭记非遗经典,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践行、传承、发扬非遗文化,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生命的。

学以致用,挖掘非遗内涵,丰厚非遗人文底蕴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秋浓已立冬”。学校深度挖掘非遗文化之间的联系,结合二十四节气----立冬,学生在家庭实践活动中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创意面食作品。一个个花卷、一根根面条、一个个饺子在孩子稚嫩的小手下形成,宛若一件件巧夺天工的精美作品,多项非遗文化在热气腾腾的美好生活中得到升华。

      让每一个孩子与非遗相约,在实践中感受非遗,是“麦向未来”主题项目式活动在探索学科融合、家校携同育人模式的同时,努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的主旨。非遗传承,我们扎实前行。

撰稿:崔晓丽

初审:秦秋芳

终审:张延芬

阅读 28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