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米脂县委关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打造以研学实践为主的“第三课堂”,让学生参观红色革命遗址、了解红色历史、学习红色精神,增强爱党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我校于2024年11月7日带领七、八年级同学去往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积极开展了以“追忆革命岁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校外研学实践活动。
为确保同学们能有一次安全、愉快、充实的研学活动,姜副校长提出本次行程使用安全性高、设施齐全的大巴车为交通工具、同时为了让大家深入了解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学校特别邀请了专业知识丰富的导游为大家讲解介绍。天高气爽,同学们满怀期待,立即向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出发。
高悬于晴空之上的暖阳光芒四射。杨家沟的村庄山峦,也都沐浴在这金色的阳光里。我们怀着激动而喜悦的心情走上了扶风寨。
杨家沟革命遗址,是毛泽东和党中央第一次唱响“中华人民共给国”概念、描绘人民共和国蓝图和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地。可以说杨家沟窑洞的灯火,照亮了走向全中国胜利的征程。
杨家沟期间召开的十二月会议,为解放战争取得全国性胜利指明了方向;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提出纲领;为建立新中国做了思想准备和动员。
这几孔窑洞里燃烧起的星星之火,也可形成燎原之势!
跟随导游的脚步,同学们率先参观了十二月会议旧址与任弼时、陆定一和胡乔木等人的旧居。这里是当时共产党十二月会议召开的原会址。我们脚下的石板,就是开国领袖及开国元勋们曾经走过的地方。踏足这些革命旧址,一股红色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些历史文物,是革命伟人那段红色岁月的见证者,先辈们把信念刻在骨子里,对光明的追求早已成为自觉,我们怀着仰慕激动的心游走于旧居,感受当年的岁月。
有两盘碾子、石磨静静地坐落在这些院落中,正是米脂人民用这些工具碾的黄灿灿的米、磨出来的面粉,送给了解放军。 睹物思情,民族危难下的艰苦岁月虽然远去,却是令人情怀难忘。
出了院落,同学们漫步于小路上,聆听导游讲解观星台背后的故事。站在台上,放眼四方,一处处革命旧址、一座座窑洞四合院,远处山峦层叠,层林尽染,杨家沟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我们尽收眼底。
爬上小坡,矗立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城堡式的大门,上题“新院”两字。毛主席曾站于此处称赞马祝平:这是一个既懂军事又懂建筑的专家。
步入院内,一座中西合璧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旧居。
毛主席的办公室,它由一线相通的三孔窑洞组成,屋内陈设简朴,那张古朴的办公桌上,摆放着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十一篇文稿。就在这里,毛主席战斗、生活了120个日日夜夜,写下了40余篇光辉文献及80余封电文稿。在这里,毛主席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并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沿后走进,是主席的寝室。主席是南方人,不习惯陕北的士炕,所以在炕上放了床板。
踏着坚定的步伐,我们来到了敬爱的周总理办公兼住宿的地方。来到杨家沟,周总理一直跟随在主席身边,主要从事军事形势的研究和纠正土地改革中出现的“左”倾错误问题,他在这间办公室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创作。
怀着对毛主席及周总理的怀念与钦佩之情,由常佳瑶同学领誓,我们举行了宣誓仪式。
我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谨记党的教诲,树立远大理想。人民为先,祖国至上,诚实守信,奋发图强,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时刻准备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青年怀壮志,立功正当时,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宣誓结束,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防空洞。这是1947年毛主席来到杨家沟后,当地民兵为了确保主席的安全专门开挖的。旧防空洞只剩下一个小洞口,现在经修理恢复后,防空洞总长120米,共有台阶96个。
步入防空洞,洞里的空气冷冽,台阶高而陡,但同学们兴致满满,热切地去体会战争时代的氛围。
走出防空洞,眼前忽然一亮,开阔的小广场能让我们尽情地观赏黄土高原的美景,广场正中央竖立着全国唯一的一块“劳动人民翻身纪念碑”,为国家一级文物。
纪念碑的对面是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它原是马氏家族的讲堂和祠堂,现在已然日月更天。这里的遗址遗迹、人物故事,就像珍珠发着光亮,见证了共产党走向胜利的艰难历程。
进入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同学们到处浏览参观,品读名人故事,品味英雄形象。
有的同学观赏作战地图,了解毛主席与共产党在杨家沟的事迹,理解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有的同学驻足,分享彼此研学的感悟,体验历史文化传承。
有的同学勤做笔记,体会爱国情怀,传承爱国精神。
研学结束,走到门口,大家又不约而同地停住了脚步,回头望去,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杨家沟的山梁上,有耀眼的红色飘过,一群革命者将生命的光芒,传递给我们:铭记历史,不忘来路。
这次实地探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化对历史人物和革命精神的认知和理解。这次研学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价值鉴赏的平台,提升了同学们对精神美的感知能力,也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精神。这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在这和平年代,我们只有保持初心,坚定信念,才能为传承历史文化、发扬爱国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END——
编辑:李秀秀
审核:高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