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贯彻落实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园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和保护儿童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防止和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什么是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是“拔苗助长”的一种做法。“小学化”倾向包括了“小学化”教育内容、不注重操作体验的教育方式及“小学化”教育环境和管理方式。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拼音、计算、英语、写字等教学。挤占幼儿游戏时间;以小学的作息时间上课;给孩子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没有设置幼儿游戏空间及配备玩教具;不能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比较有效的管理策略;甚至组织跟小学内容有关的考试测验等。
小学的危害
1.损害幼儿健康
学前期的幼儿机体和神经系统的发展缓慢,手臂肌肉群未完全发育,长时间的埋头书写,会导致拿笔姿势不正确、手指变形、肌肉损害、脊柱弯曲和近视等,严重影响孩子健康。
2. 引发研学情绪
单调重复性地让孩子写字、算数,违背了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导致一些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出现畏学、厌学情绪,幼儿时期的这种不良心理有可能会造成一生厌学的创伤。
3. 打击自信心
在“小学化”的教育中,幼儿无法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就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形成自卑情结。
4. 影响入小学学习效果
在入小学后,由于过早接触小学的相关知识,会丧失对知识的新鲜感,出现不专心听讲、注意力差、缺乏探索和想象等不良学习习惯。
幼儿园学什么
1. 社会交往能力
学前期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与其他人相处的能力,包括分享、合作、倾听和沟通等,为幼儿日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2.生活自理能力
学前期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生活。幼儿在幼儿园中学着照顾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如:穿脱衣物、折叠衣物、正确洗手、使用筷子等基本的生活技能。
3.自主学习能力
3-6岁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最佳时间,老师会用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模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习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索的能力,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孩子就像一粒种子,
需要我们耐心地等待他,
慢慢地发芽、生长、结果。
教育也是一样,
让一切发生在应该发生的时间,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才能为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打下基础。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
让我们共同携手,
以实际行动杜绝“小学化”,
把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
让童年的精彩熠熠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