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由我的三嫂肖世琼带领环宇,顾欣及罗浩哲欢聚上海寻根,开启了纪念我的三哥罗家骅诞辰85周年的活动,深感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体验,一家传承祖辈好传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尊老爱幼,团结和睦,战胜种种困难,谱写篇篇新章的奋斗历程,很受教育。我们要传承祖辈好传统,自强不息,发扬光大。
欢聚一堂,依依惜别,难忘亲人们的关怀,并祝愿全体亲人天天开心,幸福安康。三嫂肖世琼精心编集许多珍贵老照片,连同这次欢聚的深动的画面汇集成名为《罗浩哲寻根之旅》的小年糕相册。
我的三哥有许多神奇和痛苦的经历均使我们难以忘怀,今喜得我的三嫂的一篇回忆录-刻骨铭心记忆,特转载如下。
我的回忆录-刻骨铭心记忆
肖世琼
随着岁月流逝,我已步入耄耄之年,每当寂静的时候,不由心中一股涓涓细流湧入我的心田,那些与家骅共同度过的岁月,如同一幅幅泛黄的照片,在我的脑海展现。 那一段段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充滿了欢笑和泪水。为此我略为精选了几组小故事,献给家骅和我的亲人们共享,以寄托我的思念!
罗家骅1940年3月生于上海,1955年考入上海五四中学高中求学,经过了三年的刻苦学习,高考成绩远超录取线,但由于家庭的政治问题,与大学擦肩而过。考虑到家里的经济现状,最后家骅只能选择去冶金部六冶的东北鞍山设备安装公司工作。
家骅1958年在上海出发前拍的一张照片
不久(可能是1960年)就转碾赴兰州参加白银公司从事设备安装,后由于国家经济紧缩,不再新建基础设施。就被分流到新疆石河子农场开拖拉机,当时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据说为了去看望当时在青海服役的爸爸,他曾经在乌鲁木齐用一条军大衣换了5个馒头充饥,成为了唯一的一个在父亲服役期间去探视的亲人。
1962年由于国家经济遇到了困难,被精简下放回上海待业,到1963年底接到原单位通知赴洛阳组建新公司,由于国家三线建设的需要,于1966年,又随六冶安装公司奔赴重庆巴县西彭乡(镇),参加冶金部112厂(西南铝)建设,1971年六冶工程结束,此时家骅因已与我成婚,并且技术过硬,所以调112厂工作,终于结束了十多年来奔赴全国各地参加基建工程的流浪生涯。1978年,在职去中南工大计算机系培训了半年,有效地提高技术技能。但是他仍感不足,于是参加了电大的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于1984年电大电气专业毕业,历任技术科长,电气工程师等职。
(一)喜结连理
1970年国庆节,经学校老师介绍,我和家骅在重庆七星岗,他姨妈家见面,短暂的几次相处中,我们相互介绍了各自家庭情况。我主动讲述了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我父母被当时的红卫兵强行押送到农村,我承担了养育七岁的小妹及供养父母的责任,家骅表示供养父母是应该的,妹妹是会长大的。我感到他朴实无华,当时我们处在那个极左思潮的年代,他是上海人,比较陌生,即相约我的介绍人,前去西彭六冶公司,调查了解他的情况。我向领导提出了几个问题, 他的领导一一作了解答: "他是单身,没结过婚,是我们的技术尖子,工作能力强,群众关系好" 领导又问我:你了解他家庭吗? 我答复了解的,在一片赞扬声中结束了我们的调查。
1970年底,双方体检后,办理了结婚证,春节期间到上海他家里,在亲人们的祝福声中完成了婚礼。事实上婚前,家骅对他家父情况交流得不夠,因此我们之间产生了一些误解。但在相处中我看到真实的他:为人正直真诚,对家庭尽责有担当。由此我完全理解了他,在当时那个年代,也是出于对我俩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加深了信任理解,增进了亲密的情感。
(二)共度难关
从相识相知到相濡以沫,我俩用我们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共同营造美好家园。
真没想,1973年我怀孕五个月时,患上了黄胆重症肝炎,我的臉变成金黄色,在去医院的路上,路人见我急忙抽身躲闪,当年的传染病医院里病人爆满,我只能住在病房外的走廊上,十多天后才转进病房。我妈来看我时,见我一头浓密的乌发,变成了稀疏的白发。我妈哭着说是啥病啊?…医生对我们说: "我身怀有孕很容易胎死腹中 ",叫我们赶紧找综合医院治疗。家骅心急如焚,跑遍各大医院。
在西南医院大门口,巧遇到他初中同学,正是这个医院肝胆科主任,真是天助我也! 我立即被转进了西南医院肝胆科单间病房(注:肝胆科是这个医院强项)。
但是此医院离我们112厂大约有40公里的距离, 在我西南医院治疗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家骅天天下班即乘公交车赶到医院照护我,早上5点钟又乘公交车赶回厂上班,三个多月如一日,真让我感动啊!在此医院得到很好治疗和照护的我,临产前半个月在各项指标均的情况下正常出院回家。
那知在回到112厂休息三天后,又出现了新问题,由于突发急性胸膜炎住进厂医院,进行了青链霉素等消炎药输液,八天后又被送回到市区, 两路口《重庆急救中心》待产。家骅告知医生,说我患过重症黄胆肝炎的情况,医生即做好相应准备。在我剧裂疼痛 25小时后,尤如九死一生产下了一个红彤彤的婴儿环宇,悬挂的心方落下了!
我这次患病和生孩子,对我身体造成了重大的创伤,坐月子期间,腹泻不止,靠吃稀饭度过了整个月子。 我全身浮肿,眼圈发黑,是重庆市中医院院长曹良仁医生挽救了我。我坚持服用他开的中药一年多,进行调理治疗,让我的身体得以康复,终于闯过了难关。
(三)健康成长
儿子环宇逐渐长大,我们非常重视对他的培养教育,注意培养他学习兴趣和习惯,增长新的知识,全面发展。从小我们就引导他学背简单唐诗,开启传统文化欣赏的窗口,增强记忆力。教他背简单的英语单词:如book, pen, pencil, table, desk,chair等简单的词汇,培养他学习英语的兴趣。
稍大些后我常让他看历史故事如《三国》等小画书,看后讲给我们听,训练他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在我们还两地分居时(家骅住重庆巴县西彭,我住在重庆市区,当英语老师。),每次回上海探亲,都去买价廉物美的短毛线,花很多时间把它接起来,给环宇织成外套小毛衣,并绣上小猫小狗的图案,让环宇穿上,成为天真帅气的小童儿。增添了他美的情趣,我们的勤俭,潜移默化促进着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还引导环宇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吃饭别掉饭粒,人离开要关灯等等,他接受得很快,甚至天真地以大人口气,提醒我们关灯。
1979年 ,环宇6岁该上小学了,我总想给他找个条件好的学校。可按当时学区划分,环宇只能就读于田湾小学,我不甘心,想要让他进入一个好的小学。重庆市人民小学是市委机关子弟才能进入, 我也要去试试。那一天,我给环宇穿上我织的漂亮衣裤,带他去人民小学招生处,找到老师说,我孩子想读人民小学,老师说读不了呀?我说了些好话,并说你考考他吧。看得出老师见环宇高高的个儿,可爱的形象,就有了几分喜 欢,便对环宇说,你背首诗我听听,环宇也不怯生,马上用普通话背了唐诗《咏鹅》。接着老师又考了几道加减法算数题,环宇都回答快捷准確。老师很满意,当场破例录取入学,我真高兴极了!
环宇进入小学后,我经常和老师交流,希望它能茁壮的成长。教他的颜老师是省级先进,很喜欢环宇, 说这孩子聪明,天真活泼,有的时侯竟跑上讲台扑蝴蝶,可每次考试都双百分。1982年我对老师说, 我们多年两地分居,要调到112厂,环宇也要转学。老师不同意我转,说这么好的学校不读? 老师很舍不得环宇这个聪明的孩子。
(四)永不止步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们工作和生活上了新台阶,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完善自我,永不止步。1978年 ,家骅我俩双双进入了电大学习 ,家骅继续学习《电大电气专业》,我学习《电大英语单科》。家骅常与我讲,我们出身先天不足 ,一定要在技术业务上强过他人。1971年结婚,仍两地分居,他利用晚上业余时间,看书学习,大量地做高等数学习题,草稿纸多达几公斤,刻苦钻研电气专业技术不厌其烦的看书演算钻研成为他的乐趣。
进入电大学习后,非常轻松获得了《电大电气专业大学文凭》,而我也在一年半的英语学习中,三次考试均以96分以上的高分, 拿到了《英语单科结业证书》, 直接与我们从事的工作相结合,完善了自我,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水平和能力。
1982年,喜得我父亲的平反通知,经我老家垫江县有关机关核查,几十年来,原对我父亲地主身份的认定,查无实据,纯属 无中生有。我们专程回老家办理了平反手续,迁回户口,并将父母二老接回重庆。真感到扬眉吐气,一身轻松,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五) 我爱我家
1982年,我们结束了长达12年的两地分居生活。经厂长特批,把我调入了112厂下属的西铝工业公司工作 ,历任人事科分管教育科长,公司工会主席、 常务副总经理等职。工作对口,有挑战,有乐趣 ,曾荣获重庆市教育先进工作者。还分得了人们都羡慕的大石堡大三间新套房,用上了天燃气。
我与家骅生活在一起,勤俭持家。在短短的八年中,朝夕相处,他知识面广,我俩心灵相通。谈及社会及国外的风土人情 ,十分有趣,感到了生活的甜美。
我调到112厂后,家庭经济有所改善,尤其是像112厂这种大型央企,或比当时机关事业单位还高出一些,我和家骅工资相应提高,从1985年开始我每年都在3% 的名额中加一级工资。1981年国家开始发行国库券, 根据工资多少, 每人从工资中认购扣除,多则十多 元,少则几元。在那个年代, 人们都想把几元到十几元的国库券换成现金,家骅是理财的行家,他经常不辞辛劳 ,到解放碑收集国库券,通过几年的收集,1989年时,他说已收集了一万元 ,为我家基本生活积蓄奠定了基础。
在那个年代 ,物资短缺,收入低下 ,我俩勤俭持家,从不乱花一分 钱,一切从点滴做起。家务杂事 ,诸如修修补补,添制家俱,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等等,我们协调配合,共同承担,在充实生活中,共享快乐。
孩子的学习随着年级上升,要求更高,全靠家骅的辅导。尤其是数学,他教孩子用多种方法解题,找来往年高考题,在规定时间完成,提高应考能力。回想起来 ,环宇进入初中后,每天晚自习回家后,我们还让他再演习,做数学题及课外内容 ,让他感到厌倦。可能是我们望子成龙心太急,方法欠缺,没有得到应有的结果。
家骅还常和环宇一起活动,带引培养围棋象棋、 足球篮球广泛爱好。我们高兴地看到环宇的聪明好学,全面发展。我爱我家!
1986年初,与家骅一起工作多年的上海老乡张春申,邀约家骅去深圳共同发展, 说我俩強強联手,将可大展宏图!但家骅考虑到,环宇刚进入初中,正是需要督促辅导的阶段,决不能离开而因小失大,决定放弃了发展发财的机会。
(六) 光辉榜样
1966年2月,家骅响应三线建设号召 ,随六冶安装公司来到西彭,参加国之重器-112厂的建设。当年,这里是一片山坡田野,不通公路。在点煤油灯、住干打垒、 走泥泞路、喝稻田水的艰苦条件下,家骅和他的伙伴们用高超的电气技术及勤奋,推动了所承担项目,陆续竣工投产,不断做出了新贡献!
在家骅和建设者们的奋力拼搏下 ,1970年七一迎来了 112厂开工生产良好开局 ,二分厂2800热轧机成功轧出新大型铝合金板材。
1974年,以"三万吨水压机"为代表,包括"12500吨卧式水压机"在内的四大国宝设备,家骅和建设者们相继投入安装,竣工投产,形成 2.45万吨一期生产能力 , 解了国家重点工程的燃眉之急。接着,家骅和建设者们又马不停蹄,投入了在老一区中小管棒型材及大塘改扩建国外引进技术项目: "薄板"和 "铝箔" 生产线的成功安装建设。
在今天 112厂成为全国最大的铝加工之都,为我国国防军工、 航空航天现代化建设所需关键材料,提供可靠保证的事业中,发挥了电气技术出色的骨干作用, 做出了巨大贡献!
基于家骅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学习刻苦、技术求精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荣获了" 一一二建设者 "奖章。
几十年来,家骅用他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术,投入了"国之重器"的112厂建设, 把他的青春年华及毕生精力,全都献给了这片热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
万万没有想到, 1990年9月15日晚10时,家骅因胆结石开刀,腹内化浓,经抢救无效去世,天塌下来了! 真是天不长眼,无情地让家骅永远离开了我们,家骅的光辉事迹和品格,永留我们心中。我永远失去了亲密伴侣和良师益友,让我肝肠寸断,痛不欲生!为了环宇我在悲痛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留下的只有深深的怀念!
我是罗家的媳妇,家骅去逝后阿爷阿娘把我当女儿看待,找到了去看望二老的齐国杰说一定要给肖世琼介绍一个对象,让她有个家,我永远记住二老对我的好。
罗家融读后感:读完了三嫂的我的回忆录,我是热泪盈眶,思绪万千。三哥经尽历了共和国的最奇葩的年代,把他的青春年华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共和国。回忆录里所描述的一些事情,基本上我们都不知道。每次探亲回家,他都笑眯眯的告诉我们,他们过得很好。其实在短短的58年到66年,这个10年之间转战了中国的东北,西北和中南大地为祖国的基础建设出力流汗。最后落户于大西南-重庆,结婚后由于属于是本地小分居,不在国家政策调动的许可范围之内,居然分居时间达到了12年之久。嫂子您为了操劳这个家庭,付出了终身的心血。向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