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风渐息,黄叶飘零,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是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日子。它不仅是一个节气的转换,更承载着人们对季节更迭的深深感慨与期待。
达拉特旗第十三小学三年级5班的孩子们开展了一次“立冬”节气主题活动,这也是我们的“二十四节气”班本课程,愉快开启冬日之旅。
“立冬”由我来介绍
随着立冬的到来,大自然的变化渐渐显现出来。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天空中的云朵也变得低沉,好似要为冬季的到来做准备。此时,北方的大地已经被寒冷的冬风笼罩,而南方的气温也开始逐渐下降,温暖的阳光逐渐稀少。人们开始穿上厚重的衣物,取暖的需求逐渐增加,冬季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立冬”习俗
立冬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古代,人们会在立冬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向祖先表达敬意,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如今,虽然祭祀的习俗逐渐减少,但人们仍然会在这一天合家团圆,享受温暖的家庭时光。家人们会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品尝着冬季特有的美食,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严冬做好了准备。
北方地区的“吃饺子”习俗,寓意着团圆和美满;南方地区则有“补冬”的传统,通过食用各种滋补食品来增强体质,抵御严寒。此外,还有晒秋、赏雪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一丝乐趣和安宁。
孩子们也参与到包饺子、煮饺子的过程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饺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意义。每一个饺子的诞生,都是一次劳动实践的教育课,让我们从中学到耐心、细心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首先,和面是制作饺子的第一步。这需要我们用双手感受面粉与水的融合,体会劳动的原始乐趣。和面的过程教会我们耐心和坚持,只有不断揉搓,面团才能变得光滑有弹性,正如生活中的困难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才能克服。
接下来是擀皮。擀面杖在手中滚动,将面团变成一张张薄薄的饺子皮。这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更让我们明白,只有经过精细的加工,才能将原材料转化为高质量的产品。擀皮的过程,也是对细心和专注力的培养。
而包饺子,则是劳动教育中最具创造性的环节。每个人的手法不同,包出的饺子形状各异,这体现了劳动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在包饺子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协调双手,如何将馅料均匀地包裹在皮中,这不仅是对技巧的锻炼,更是对责任感的培养。
最后,煮饺子的过程是对劳动成果的检验。水沸腾,饺子在锅中翻滚,我们学会了等待和观察。煮饺子需要掌握火候和时间,这教会我们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时机的把握。
通过制作饺子,我们不仅学会了劳动技能,更深刻理解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饺子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劳动教育的实践,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就。让我们珍惜每一次劳动的机会,从劳动中学习,从劳动中成长。
“立冬”收获 我来展示
孩子们通过画作和书法来感受这个季节的韵味。在画作方面,孩子们被鼓励去观察自然,捕捉立冬的景象。他们用画笔描绘了枯黄的落叶、飘落的雪花、热腾腾的饺子以及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通过绘画,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观察力,还学会了如何用色彩和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
书法课上,孩子们学习了与立冬相关的诗词,如《立冬》、《小至》等。他们一笔一划地练习书写,感受着汉字的韵律和节奏。孩子们在书写中体会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不仅收获了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欣赏自然之美,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提升。立冬的画作和书法,成为了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美好记忆。
“立冬”故事 我来讲
立冬,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节气。它告诉我们,无论季节如何变迁,生命总是在不断地前行和成长。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让我们学会珍惜身边的温暖和美好,用心感受每一个瞬间,让生命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